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8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只要能保留异见,就足以为进步留出空间。

  尤其是世祖皇帝的改革,在用强制力推动国家向资本主义方向扭转的同时。对于公共舆论的开明态度,是世祖执政时期的一大特点,即使是对于那些他本人政见上的敌人,世祖也从来不用强权堵嘴。

  对于见证了这一伟大壮举的部分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必须提到四个名字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和唐甄

  其中以王夫之和顾炎武的贡献最大

  在世祖逝世后,已经年逾八旬的王夫之,于自己生命最后的七年时间,主持和自己的学生、子侄,把自己追随世祖皇帝数十年,君臣之间交流所产生的所思所想,整理记述,长达八十万字,共五卷。

  由于王夫之致仕隐居后,自号船山先生,称为《船山侍帝问录》,详细记述了世祖皇帝及其政治伙伴们的思想体系。

  由于王夫之本人又是哲学大家,故而他又把这些零散的思想成果,串联为整个上下贯通的哲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所谓“政治之要,首在利民,利民之至,便为大同,大同者,公天下也。”被认为是主要的意识形态纲领。

  而顾炎武,则是完善了世祖遗留的经济和政治思想,把其整合为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并以亲身经历者的视角,详细记述了世祖改革的全过程。

  他在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晚年完成的《日知录》中,完成了这一工作。

  可以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大明内部的民主思潮,从萌芽阶段,逐渐转为成长阶段。

  虽然依旧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到了昭宗以后,朝廷还多次封杀过王夫之的《船山侍帝问录》,否认其中记载的真实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