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3 / 7)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 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 辽东大捷。
说实话, 短短数月辽东的失地就已经全部夺回来了, 虽然辽东的地界上也因此多出了上百家的藩王、诸侯、新贵,但是朱常洛依然很惊讶。
↑返回顶部↑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吃下来的地盘,女真想让他们再吐出来?无论是藩王,勋贵,还是用无数军功堆积出爵位的明军新贵,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建州女真的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依照现在的情况看,要是辽东顶不住被大明收回来的话,建州女真有可能会逃往高丽或者蒙古,到时候,大明还能捞个乘胜追击的好名头,至于趁人之危什么的?这种名头,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再有两章这一卷的正文就结束了,番外的话,蠢作者想写后面十几年后的西方,吹吹洛洛同学。
第188章 西洋
泰昌二年六月, 辽东大捷。
说实话, 短短数月辽东的失地就已经全部夺回来了, 虽然辽东的地界上也因此多出了上百家的藩王、诸侯、新贵,但是朱常洛依然很惊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