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6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没有代价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粗糙的,狂野的,十八世纪伦敦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

  要满足上亿人口的市场需求,甚至远销海外,蒸汽机的烟囱遍布中华大地。黄浦江和珠江浑浊不堪,一派臭水沟模样,在佛山镇和马鞍山,重金属中毒几乎成为常见病,山西和北直隶的天空上,是滚滚乌云……

  资本的原始积累何其残忍,是破产乞讨的手工业者、是在机器轰鸣中葬送健康的男女工人、是不满十二岁就与矿石和纺织机打交道的童年。

  “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那朝廷为什么不通过立法,或者政策改变这种现象呢?

  它为什么要改变?

  朝廷本身,或者说构成最高权力的皇室、外戚、勋贵和世家联合统治集团,难道不就是这种经济模式的最大受益人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改良主义者做出过尝试,为了缓和矛盾,从昭宗后期,朝廷开始有计划向殖民地迁移工业。

  可帝国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算把所有殖民地都变成工业产地,也无法完全供应。而且,资本集团不是呼来喝去的家奴,权力是有边界的,有些能力,只有建立体制的前一两代人才有,任何一个体系,无论古今中外,历史越长,越庞大、完备,掉头就越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这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没有万年不变的统治秩序,在过去近百年中,收到技术发展感染的不止大明。

  当殖民地们接受了产业转移的成果,又反过来拥有了对抗帝国的武器!

  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封建权贵摇身一变,成为垄断资本集团,让中下层新兴资产阶级们如何甘心?垄断的代价,是市场活力的丧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