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9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或许不知,韩德让虽是汉臣,但辽主十分信任他,并且此人,也是辽廷诸臣中,极具见识与能力的人,有其辅佐,辽主最终的抉择,可想而知!”

  闻言,刘皇帝沉吟几许,终是轻轻一叹:“若辽主真有其志,那朕就更加不能放过了!他想学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但朕可不是夫差!”

  “陛下英明远略,汉师所向无敌,契丹纵然远遁,臣坚信终将臣服在大汉铁蹄之下!”迟疑了下,萧思温再度吹捧。

  “不过,真有那么一日,那这契丹,可就真被打回游牧政权了!”刘皇帝又不由调侃道。

  当日,刘皇帝同萧思温聊了很多,后来甚至把赵普等军政重臣叫来,一并听取萧思温对于辽国内情的汇报。并且,当场封萧思温为内阁学士,待诏宫门,以示恩遇,随时召见听取意见。

  而不久后,随着辽国更多的消息传来,也证明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偏离萧思温的那些意见与预测。

  辽国那边,果然紧锣密鼓,调兵遣将,对漠北进行一次强力的平叛行动,同时,辽上京那边,也随之而动,辽主耶律贤迁都了,脱离宫室,重归殿帐,远遁漠北。

  第388章 考制利弊

  八月秋高,这实在是个丰收的季节,就连西京城内都隐约弥漫着新鲜稻麦香气。而对于那些京参与今秋恩科会考的学子们而言,在经过了辛苦艰难的考试之后,也迎来了收获的阶段。

  此番制考自八月一日始,三日毕,共计三日,拢共有三千余名士子参考,而朝廷所录人数,不足两百五十人。而倘若刨除经、史、法、医、农这样专业科目之外,属进士科的人员,也只录一百八十五人,比起朝廷常考,所录人数已然超过了。

  除了乾祐早期,朝廷缺乏人才,刘皇帝对人才的考察延揽也是如饥似渴的,那时候大汉朝廷是打开录用之门,对有学之士录取的门槛与要求也放得很底。

  但那终究是时代环境造成的,也是时代给予开国初年天下读书人的一种机遇与福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逐渐兴旺强盛,一统天下的进程也逐步完成,朝廷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再那么稀缺,这科考的难度以及录用的门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在过去十年内,朝廷每次会考,进士科所录人员,平均人数也就一百四十人,这可是三年为期的。再加上刘皇帝提倡的“经世致用”,对学子的实务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这就更增加了士子们考取的难度。

  可以说,最近十年来,大汉的进士是十分值钱的,没有背景、才识不足、能力不够,都是难以通过的。

  也正是如此,反而吸引得更多的学子士人按照朝廷科考制度、选材办法,努力修习,想要闯过这道坎,跃一跃龙门,跃过了,那便是海阔天空,未来可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