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79节(3 / 7)
当然,具体的谈判细节,还需后续商量,但基本的共识是双方却有默契,只待黑汗国的使者来京,便能彻底定下来。可以肯定,等双方达成和议,持续动乱了十多年西域局势,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西域的腥风血雨,也将云消雨霁。
或许会唯一让刘皇帝不乐意的,是于阗国那边。于阗国君臣上下,对于与大汉加强交流,通好往来,很是积极,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也可以接受。
唯独一点,刘皇帝兴之所来的挑拨其与黑汗国之间争端的意图没能实现,于阗国君臣根本不上套,对于刘皇帝抛出的焉耆、龟兹数百里之地,根本不动心,他们能够守住自家国土,就已然心满意足了,根本没有外扩的野心。
当然,或许也是其聪明,深谙小国生存之道,黑汗国对辽、对汉没有办法,但拿捏他们,还是没有大问题的,他们又怎会愿意,为大汉前驱。此前,答应出兵配合汉军对付黑汗国,也只是做了些动作,军未出国境,大汉这边已经把事情办成了,接下来两国修好便展开了……
人家无欲无求,刘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
谷水汤汤,汇流入洛,河阴地区水脉发达,河洛文明由此孕育,而谷水则是同洛水联系最为紧密的支脉。
谷水不算长,流域仅覆盖洛阳以西至崤函一带,却是洛阳西部最重要的水脉交通,这些年,在河洛地区发展复兴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沿谷水向洛,摆脱了山岭相逼,越往东,水流也越趋于平缓。水色澄清,夹岸绿树掩映,夏日的照耀下,反射出粼粼波光,水上并不单调,总能见到行船,多是北方内河民间使用最为频繁的汴船。
濒临水畔,当洛阳与关内的主干道路上,也兴起了数座市镇,论规模固然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但依托着东西交流要道,繁荣并不逊色多少。
道路间,不说人流如织,但商队行人,从无短缺,越靠近西京,则越是密集。西迁洛阳后,朝廷围绕着西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而西出洛阳的汉直道,到开宝九年已然抵至渑池。
宽阔的直道静静地躺在河洛大地上,平整的石板路上,自西向东,缓缓驶来一支队伍,一支军队。
放眼望去,估摸着有数千人之众,在大汉,尤其靠近京畿要地,这种规模的军队调动行进,很是少见。
旌旗林立,除玄色军旗外,几面字旗,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显眼,“刘”字当先,辅以王、杨、郭等旗。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间段,奉调进京的,只有一支军队,刘皇帝特命凯旋进京献俘宫阙,接受犒赏的漠北及西域远征汉军。
↑返回顶部↑
或许会唯一让刘皇帝不乐意的,是于阗国那边。于阗国君臣上下,对于与大汉加强交流,通好往来,很是积极,称臣纳贡,接受册封,也可以接受。
唯独一点,刘皇帝兴之所来的挑拨其与黑汗国之间争端的意图没能实现,于阗国君臣根本不上套,对于刘皇帝抛出的焉耆、龟兹数百里之地,根本不动心,他们能够守住自家国土,就已然心满意足了,根本没有外扩的野心。
当然,或许也是其聪明,深谙小国生存之道,黑汗国对辽、对汉没有办法,但拿捏他们,还是没有大问题的,他们又怎会愿意,为大汉前驱。此前,答应出兵配合汉军对付黑汗国,也只是做了些动作,军未出国境,大汉这边已经把事情办成了,接下来两国修好便展开了……
人家无欲无求,刘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
谷水汤汤,汇流入洛,河阴地区水脉发达,河洛文明由此孕育,而谷水则是同洛水联系最为紧密的支脉。
谷水不算长,流域仅覆盖洛阳以西至崤函一带,却是洛阳西部最重要的水脉交通,这些年,在河洛地区发展复兴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沿谷水向洛,摆脱了山岭相逼,越往东,水流也越趋于平缓。水色澄清,夹岸绿树掩映,夏日的照耀下,反射出粼粼波光,水上并不单调,总能见到行船,多是北方内河民间使用最为频繁的汴船。
濒临水畔,当洛阳与关内的主干道路上,也兴起了数座市镇,论规模固然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但依托着东西交流要道,繁荣并不逊色多少。
道路间,不说人流如织,但商队行人,从无短缺,越靠近西京,则越是密集。西迁洛阳后,朝廷围绕着西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而西出洛阳的汉直道,到开宝九年已然抵至渑池。
宽阔的直道静静地躺在河洛大地上,平整的石板路上,自西向东,缓缓驶来一支队伍,一支军队。
放眼望去,估摸着有数千人之众,在大汉,尤其靠近京畿要地,这种规模的军队调动行进,很是少见。
旌旗林立,除玄色军旗外,几面字旗,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显眼,“刘”字当先,辅以王、杨、郭等旗。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间段,奉调进京的,只有一支军队,刘皇帝特命凯旋进京献俘宫阙,接受犒赏的漠北及西域远征汉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