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荒野在呼啸中变黑了,像是无底的深渊。一棵枝桠狰狞的老橡树,这就是他在黑海之滨疗养胜地索契公园里见到的那一棵,“它怎么到西伯利亚来了?”他忽然发现那不是橡树,而是一头北极熊,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车窗玻璃“哗啦”一声碎了,一阵冷彻肌骨的寒风直透他的胸怀……

  他被冻醒了,全身颤栗不止。在马灯的昏黄色的微光里,他看见李德在短小的竹床上躬腰曲腿辗转反侧。

  他感到奇冷,尾里马灯很暗。屋外的夜风卷起飞沙,“啪啪”地击打着窗棂。

  博古想起那是1926年12月初,他们一行60多人坐在奇冷无比的列车上,沿着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漫漫旅行,那对他的革命意志和耐性是一种考验,车上没有暖气,火车头靠的是木柴做燃料来运行。他们从海参崴到莫斯科7400公里,整整走了12个日夜,没有餐车,只能在火车停靠时下去买些冰冷的食品,车上连一杯冷水也喝不到,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次悲惨的旅程,但革命的热情并未因西伯利亚的奇冷而稍减。……”

  人的感觉有时非常奇怪。他从撤离中央苏区到目前只有40来天,对中央苏区的生活竟有恍如隔世之感。觉得那是十分遥远的过去,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岁月。己经过去8年了,却历历如在眼前,他很想把这种奇异的感受告诉李德,但又不愿打断梦似的回忆。

  回想过去的一切,总是美好的。在立三路线时期,他和王明因反对立三路线受了处分,后来,批判立三路线,他们两人成了反立三路线的“英雄”。王明赴苏前,两人回忆起这段斗争,兴奋异常,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的一首诗:

  痛苦留给你的一切,

  请你细加回味;

  苦难过去之后

  苦味就变为甘美。……

  博古每想到这首诗,总是怀着欣慰的心情进入哲理的沉思:“人,是要在苦难中磨炼的,”他望着李德的蓬松的乱发,心想:“这个人经过了多少人生患难啊!他现在的家在哪里?他没有任何亲人了。一个真正的以革命为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李德涌起一种崇敬与怜悯之情。

  “那时的苏联,”博古继续想道,“虽然十月革命已过去9年,旧制度己被推翻,新秩序时常遇到困难。但是,只有苏联,是真诚的支持中国革命的唯一盟友。”克里姆林官上空的红星,从遥远的北方向他播散着光芒!王明此时在干什么?也许在共产国际宽大的会议室里高谈阔论,也许在俄罗斯温暖的壁炉旁拜读列宁、斯大林的著作。想到此处,博古对目前的一些议论深感委屈。他在毫无折扣地执行王明的指示。因为王明的指示就是米夫的指示、米夫的指示就是第三国际的指示,第三国际的指示也就是斯大林的指示。

  博古的逻辑推理是十分严格的:斯大林不会有错,因此,王明也不会有错,而他执行国际路线也不会有错。革命的挫折,带有客观的必然性,谁也没有办法。

  鲍罗廷于1925年10月7日在广州向国民党中执委宣布中山大学在莫斯科正式成立之后。选派学生去俄国学习的消息传遍全国,有志于革命的广大青年,踊跃应试,仅广州一地就有一千多人报名。

  那时候,连蒋介石在苏联考察时的手札中,也用恭谨的正楷写道:“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