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4月9日,蒋的灵柩移入国父纪念馆,供民众瞻谒遗容。数日内约有二百五十万人排队等候。16日8时5分,举行追悼和安厝仪式。蒋身着长袍马琳,覆盖青天白日旗。随其遗体入殓者,有蒋得之三枚最高勋章:采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国光勋章和四本他经常阅读的书《三民主义》、《唐诗三百首》、《圣经》、《荒漠甘泉》。仪式已罢,将其灵柩由国父纪念馆移至台北之南六十公里的桃园县慈湖。12时50分安厝于行馆正厅。

  慈湖,很像蒋的故乡溪口,蒋为纪念其母,便名之为慈湖,并于此设一行馆。

  蒋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安放于黑色大理石石棺之内。所以安厝慈湖,是等待有朝一日“光复”大陆后,安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墓旁。

  前来参加蒋介石葬礼的外国宾客有三百余人。其中有美国副总统洛克菲勒。日本来了五十余人,有前首相佐藤、岸信介山及其各方人士等。参加葬礼的南朝藓代表团,由总理金钟泌率领。

  蒋自1972年退出联合国后,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他于1972年至1975年去世前,一直写着《病中随笔》。其中第七、八条中特别指出治国之策,决不能依赖外人与外力,而坚决依靠自身力量。他痛切地说:

  “切勿存有依赖心理和失败主义,不顾本身之力量专靠看外人之颜色,以免重蹈大陆沦陷之复辙。

  “昔在大陆以依赖外援而沦陷。今日在台以不需经援而图强,于是经济反得自立自足。今日基地自保自强之道,及乐观奋斗之心理,亦由是建立。”

  其在第十一、二条中强调,无论国家前途安危成败如何,只要依照主义与公理,不屈不挠,独立自主去做,最后未有不成者也。

  “国际间变化不测,万事未可逆料。但吾人已作最恶劣之打算与充分之准备,必能独立生存于世界。”

  这些经验之谈,对于政治家或后代,都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对于炎黄子孙们尤其有参考价值。

  综观蒋氏一生,他的坚强、刚毅、固执,以至于劲气内敛和独断专行、自我中心的个性与毫不动摇地追求是不同于凡人的。他精力充沛,总是充满自信心地奋斗。但他奋斗中的悲壮气度远重于乐观的情绪。这当与其孤奋的身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贡献,是最终坚持了抗日战争直至胜利。这不仅对中国是救亡图存的壮举,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已为举世所公认。

  另外,他对台湾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他毕竟是一个专制君主,他的一生是一幕历史悲剧,这一悲剧的导演是封建社会的愚昧、落后、贫穷和君权至上。为避免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就必须公正、客观地评价社会、民众、个人,决不可把民众当做自己的奴仆,任意摆布。蒋在大陆惨败,原因很多,而最根本之原因,则是其人心失尽军心丢光。而民心之失,则是由于其反动的专制独裁政治和愚民政策。总之是反民主反科学,要个人地位不要国家与人民。

  历史无情,人民有智,凡残民以逞的霸道,无不以失败而告终。蒋终于尝到了这个失败的滋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