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Page 8-----------------------

  在一天之内,第二○○师全部渡河。 5月18日,第二○○师在通过细胞到摩谷公路时,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 的两个大队遭遇。第二○○师马上以第六○○团为前卫,强行通过公路,日 军发现后立即射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进行到夜间,双方的战斗发展成混 战,戴安澜师长在混战中身负重伤,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弹,第五九九团团长 柳树人和第六○○团副团长刘杰阵亡,遗体都没有找到。部队被迫退回到原 来的出发地,戴安澜师长也被抬回师指挥所,师部召开了团、营长会议,决 定另选公路,并由第五九八团担任前卫,戴安澜随第五九九团走。戴安澜留 下遗嘱:如有不测,由师步兵指挥官兼第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带领部队回国。 第五九八团挑选了几个勇敢善战的军官为队员组成便衣队,前去侦察过 公路的地点。19日夜,全师安全地通过这条公路,戴安澜师长显得非常高兴。 但此时,全师的粮食已断绝,官兵们只能在山里找点吃的,缅甸又进入了雨 季,衣服湿了干,干了又被淋湿,戴安澜师长的伤口因为没有药品、药棉可 换,又整天躺在担架上,雨淋日晒,伤口化脓、严重溃烂。5月26日,第二 ○○师到达茅邦,戴安澜预感到生时有限,他让部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扶起他面向北方,嘴里喃喃地说: “反攻、反攻,祖国万岁!……”说完, 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壮烈地以身殉国,年仅38岁。全师官兵悲恸万分,默 默哀悼他们的师长。第二○○师继续前进。28日,戴安澜师长的遗体被火化, 其遗骨被带回国。 6月17日,第二○○师到达云南腾冲,戴安澜的遗骨被运到全州安葬, 并在全州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写挽诗一首: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 (p0棕熊)威。 浴血东瓜 (即同古)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国民政府批准戴安澜由陆军少将晋升为陆军中将,美国政府为了奖励戴 安澜作为盟国友军的一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给他颁发了 军功勋章和证书。1956年9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 烈士。第二○○师官兵出国时1万人,只回国4000多人。 第五军的第九十六师于4月30日傍晚,通过伊洛瓦底江大桥到达西岸的 斯威堡,沿着公路前进。5月1日上了火车,火车刚开出十几里路,即遭缅 奸破坏路轨而出事,伤亡了90多人。9日,接到杜聿明要求抢占孟拱的命令, 第九十六师随即向孟拱市内挺进。此时的孟拱市,老百姓已逃走一空。10日, 第九十六师主力到达孟拱,杜聿明命令他们向打洛撤退。师部决定留下一部 分人作掩护,其余部队连夜由甘蛮向打洛方向撤退。从甘蛮继续北进,此时 已无公路,部队只好在绵亘起伏的山地和原始森林中前进,不久到了野人山。 野人山横隔在中、印、缅交界处,高山峻岭、湍流绝谷绵亘上千里,原始森 林密布,丛草藤蔓满山遍野,如果没有人开路,简直是寸步难行。但部队必 须爬过这座山,因为山的北麓有一条公路,是密支那通孙布拉蚌市的捷径, 也是远征军回国或去印度的必经之路。 此时的野人山,已被缅甸雨季的大雨,搞得山洪暴发,原来干涸的溪河 也成了激流。对于爬野人山,第九十六师官兵虽知困难很多,但士气仍很旺 盛。上山的第一天,走羊肠小道,部队前进没有什么困难,第二天以后,路 就难走了,部队到了原始森林之中,这里古木参天,不见天日,潮湿的地面

  ----------------------- Page 9-----------------------

  发出一种腐烂的气息,令人窒息,而且路愈走愈难。不但每天阴雨不停,难 以找到干柴做饭,还要随时防止野兽的袭击。蚊叮虫咬,则更使人刺痒难忍, 还有可能得上传染病。不久,中暑、感冒、寒热病等一些传染病在部队中流 行起来,由于缺医少药,官兵开始出现死亡,各团因此减员严重。第九十六 师在野人山上爬行了十几天,终于到了野人山北麓的麦通。 麦通是个小村庄,第九十六师派第二八八团在此地掩护主力向北转进回 国。 第六军的官兵避开日军的快速部队,由缅东的景东退回到滇西思茅、普 洱边区,新编第三十八师 (孙立人部)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廖耀湘部)和英 缅军一起退到印度境内;第六十六军沿滇缅公路退到滇西。至此,中国远征 军由出征时的10万之众,最后只剩下4万人左右,其中在撤退过程中的非战 斗减员占了相当一部分。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协助英军抵抗日军,因为多头指挥,计划 不周,使远征军的对日作战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虽然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给 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终以失败告终。

  ----------------------- Page 10-----------------------

  四、印度整训 准备反攻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与英国军队组成的同盟军,在缅甸战场上失利。 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惊惶失措,脱离部队,追随史迪威逃往印度。 杜聿明率领第五军直属部队、新编第二十二师,由缅甸的打洛、新平洋,经 过野人山向印度的列多撤退,于8月初到达印度边境的迪不鲁加尔。杜聿明 到印度不久,即被蒋介石电召回国。 新编第三十八师向缅印边境撤退,当部队撤入印度边境时,英国派驻新 编第三十八师的联络官,急忙离开部队到英帕尔,向英军机关报告新编第三 十八师的行踪。英军对中国军队行动速度如此之快感到吃惊,他们一面指定 营地令新编第三十八师驻扎待命,一面向印度总督报告。印度总督深恐中国 军队入境会参与由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慑于中国军队勇猛 善战、不易控制,即要求新编第三十八师就地向印度缴械。经过一番讨价还 价,国民政府电令赴印中国军队官兵,严禁干预和参与印度境内的一切政治 活动,严禁中国军队官兵和印度人民接触和往来。英方才让新编第三十八师 移驻印度的东北角铁路终点站——列多,这里是印缅边境的偏辟地区,人烟 稀少。 不久,新编第三十八师又从列多一带移驻兰姆伽。兰姆伽位于印度中部 的比哈尔邦,是兰溪县的一个小镇,这里原来是英军的一个营区,建有 20 几座大营房,营房的周围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土地多是沙砾,不宜种植农作 物,所以,这里人烟稀少,适合于野战演习和实弹射击。营房内部设有3万 多个床位,还有其它一些附属设施。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到来,使这里成为中 国远征军的训练基地。接着,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和新编第二十二师也移驻到 这里,其它撤退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人员也陆续向这里集结。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原想把中国远征军到印部队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编为 炮兵部队,在接受美国装备训练后空运回国。但史迪威主张保留这两个师经 美国训练后,由印度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史迪威同时向蒋介石建议, 中国军队营长以上的军官均由美国人担任,并且从美国调来了 300多名军 官。史迪威的这一作法,立即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反对,蒋介石也不同意史 迪威的意见,但为了缓和矛盾,蒋介石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部,同时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 挥,并设立副总指挥部,撤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改称中国驻印军。不久,史 迪威以种种借口让蒋介石把罗卓英调回国,并撤销了副总指挥部。 史迪威被任命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后,开始制定装备中国驻印军的详细 计划。他从美国调来一些负责训练的美军军官,设立了庞大的后勤供给部, 成立第二十六航空队,调来了机械化的筑路部队和铺设油管的工程兵部队。 史迪威是个中国通,会讲汉语,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部队见面并举行 就职演讲。他说: “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必须 绝对服从我的命令,听从我的指挥。你们不要害怕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和机 关枪,我保证美国会有更多的飞机、大炮和机关枪来装备你们。”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把中国驻印军改编成一个军,由郑洞国任军 长。1943年春天,郑洞国率领军部人员赴印度,成立了新编第一军。史迪威 主张要中国兵不要中国官,尤其不要中国的高级军官,所以他对成立新编第 一军有抵触情绪,但不好反对,只有用缩小军部的编制来削弱军长的权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