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1)
刘亚洲:美军使用地面部队的那一天,我正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旁.画面上,坦克轰鸣,烟尘万丈.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话来:这一日长于百年.因为在战争史上,这一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天我想了很多,也想得很深.我在思索了几小时之后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还是这样判断了:美国自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来,都是空中力量在唱主角,美国军方内部肯定发生了一场争论.核心是海军、陆军不愿当配角,不愿被边缘化.尤其陆军很有危机感.有一个事实可以印证这一点: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四大军种的反思、总结,竟然是瞎子摸象般地各说各话,总结出来是四场海湾战争.门户之见和军种利益之争的结果是,有了陆军的"数字化"和联合战役理论.主持修订美国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的是海湾战争时被指责为作战保守的陆军第七军军长弗兰克斯,而弗兰克斯后来又是阿富汗战争和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总指挥.因此,美国使用陆军包括动用数字化的第四师,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所以,美国此次大规模动用地面部队,是一次新陆军的练兵,检验一下自海湾战争以来陆军的改革成果.但就是这样一次练兵,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证明,也没有练好.
战争结束后,我们知道了果然发生过这样一场争论,倒不是发生在军方,而是发生在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之间.有趣的是,这种争论不是军种之争,而是文职官员与陆军高级将领之争.双方目标一致,但作战手段却大不相同.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精确闪击战"这一全新的战争概念,简称为"拉氏理论".所谓"精确"二字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战争的高智能化."拉氏"理论的精髓在于:将陆军改建为规模更小的、易于部署的"战斗群",战斗力接近特种部队,配合空中打击,引导精确制导武器突击重要目标,迅速完成战斗任务.而"鲍氏"理论的精华是:大量运用地面部队,围绕陆军重型师展开战斗行动.
战争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折衷的方案:"拉氏"理论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鲍氏"理论也被采纳了,但大打折扣.许多陆军高级将领认为此次动用的地面部队应当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差不多,即动用十个陆军师,而实际上仅用了两个完整的师.这次地面部队的规模比"沙漠风暴"时小的多,但战果却大得多.我认为"拉氏"和"鲍氏"两种战争思想有个最根本的不同:前者不再强调摧毁敌人的兵力和工厂,而把重点转移到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上来;后者则还要强调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争结果证明了拉氏作战理论的正确.
记者:怎样看待美陆军的"练兵"成果呢?
刘亚洲:首先,这次"练兵"是在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错,美国陆军的推进速度相当快.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在身后丢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纳杰夫等多个城市不管,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这很像我军的大范围穿插.此次战争中美军推进的速度几乎等同于或超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闪击苏联的速度.快,可以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快就是力量.然而,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种推进是不能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不是一场速决的战争.至少从空中战争的意义上讲不是.从天空的角度上看,这场战争的时间应当被视为不仅仅是刚过去的四周,而是十二年.2003年3月20日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过是一场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战争的继续.十二年来,美国一直霸占着伊拉克的领空,活活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我在战前讲过这样一句话:"伊拉克军队的灵魂被偷走了."指的就是空中力量的不复存在.其次,十二年的空中禁飞,轰炸,侦察,使伊拉克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军队的心理都受到重创.伊拉克的意志已经奄奄一息.伊拉克像一间风雨摇摇欲坠的小屋,轻轻一推就会坍塌.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兵的.为什么说它没有练好呢?我们看到美国在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侦察判断没有危险之后,在空中力量的"斩首行动"之后,出动了地面力量.但事实是:全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美军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数字化第四师从海上运送海湾,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战场,到达伊拉克时战争已基本结束.美第四师士兵调侃说:"第四师如果要参加战争,就只有向第三师开火了."突显地面力量机动性受制于自然障碍的巨大局限.而地面主力第三机步师几乎没有实质性作战.其在战场上的高速进军,是以绝对的制空权保障和空中力量全面扫清前进障碍为前提的.你看到没有?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抵抗就停下,要不就绕过去.整个战争中陆军没有攻下一座城市.当然,巴格达是攻下来了,但那是地面部队"攻"下来的吗?有消息说是美国人花钱买通了共和国卫队的军官,让他们放弃了抵抗.是买路钱的作用.空军就没有花买路钱嘛.西方就有人说,整个伊拉克战争,美英地面部队的作用只打一分,空中力量的作用打九十九分.虽然绝对了一点,但还是看到了本质的.
所以我说,美军在此次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地面力量,是为达成特殊目的情况下的特殊运用,并不代表美军对其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战略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记者:不同的军种担负着不同空间和领域的基本作战职能.各军种的使用,依据战争目的和样式而定.一般而言,空中力量主要是一种进攻性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如果让它防御、占领和保护,它就勉为其难. ↑返回顶部↑
战争结束后,我们知道了果然发生过这样一场争论,倒不是发生在军方,而是发生在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之间.有趣的是,这种争论不是军种之争,而是文职官员与陆军高级将领之争.双方目标一致,但作战手段却大不相同.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精确闪击战"这一全新的战争概念,简称为"拉氏理论".所谓"精确"二字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战争的高智能化."拉氏"理论的精髓在于:将陆军改建为规模更小的、易于部署的"战斗群",战斗力接近特种部队,配合空中打击,引导精确制导武器突击重要目标,迅速完成战斗任务.而"鲍氏"理论的精华是:大量运用地面部队,围绕陆军重型师展开战斗行动.
战争开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折衷的方案:"拉氏"理论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鲍氏"理论也被采纳了,但大打折扣.许多陆军高级将领认为此次动用的地面部队应当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差不多,即动用十个陆军师,而实际上仅用了两个完整的师.这次地面部队的规模比"沙漠风暴"时小的多,但战果却大得多.我认为"拉氏"和"鲍氏"两种战争思想有个最根本的不同:前者不再强调摧毁敌人的兵力和工厂,而把重点转移到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上来;后者则还要强调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争结果证明了拉氏作战理论的正确.
记者:怎样看待美陆军的"练兵"成果呢?
刘亚洲:首先,这次"练兵"是在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错,美国陆军的推进速度相当快.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在身后丢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纳杰夫等多个城市不管,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这很像我军的大范围穿插.此次战争中美军推进的速度几乎等同于或超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闪击苏联的速度.快,可以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快就是力量.然而,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种推进是不能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不是一场速决的战争.至少从空中战争的意义上讲不是.从天空的角度上看,这场战争的时间应当被视为不仅仅是刚过去的四周,而是十二年.2003年3月20日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过是一场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战争的继续.十二年来,美国一直霸占着伊拉克的领空,活活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我在战前讲过这样一句话:"伊拉克军队的灵魂被偷走了."指的就是空中力量的不复存在.其次,十二年的空中禁飞,轰炸,侦察,使伊拉克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军队的心理都受到重创.伊拉克的意志已经奄奄一息.伊拉克像一间风雨摇摇欲坠的小屋,轻轻一推就会坍塌.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兵的.为什么说它没有练好呢?我们看到美国在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侦察判断没有危险之后,在空中力量的"斩首行动"之后,出动了地面力量.但事实是:全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美军唯一也是全球唯一的数字化第四师从海上运送海湾,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战场,到达伊拉克时战争已基本结束.美第四师士兵调侃说:"第四师如果要参加战争,就只有向第三师开火了."突显地面力量机动性受制于自然障碍的巨大局限.而地面主力第三机步师几乎没有实质性作战.其在战场上的高速进军,是以绝对的制空权保障和空中力量全面扫清前进障碍为前提的.你看到没有?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抵抗就停下,要不就绕过去.整个战争中陆军没有攻下一座城市.当然,巴格达是攻下来了,但那是地面部队"攻"下来的吗?有消息说是美国人花钱买通了共和国卫队的军官,让他们放弃了抵抗.是买路钱的作用.空军就没有花买路钱嘛.西方就有人说,整个伊拉克战争,美英地面部队的作用只打一分,空中力量的作用打九十九分.虽然绝对了一点,但还是看到了本质的.
所以我说,美军在此次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地面力量,是为达成特殊目的情况下的特殊运用,并不代表美军对其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战略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记者:不同的军种担负着不同空间和领域的基本作战职能.各军种的使用,依据战争目的和样式而定.一般而言,空中力量主要是一种进攻性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如果让它防御、占领和保护,它就勉为其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