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1)
就在贪杯好色、聪明善赌的卡帕在以色列被子弹打中裤裆,坏脾气的布列松到印度拍摄甘地被刺,害羞、贪吃的大卫·西摩在塞得港被高射机枪拦腰打成两截的时候,自幼喜欢动物、幻想周游世界的乔治·罗杰正开着大吉普史诗般穿越非洲。
按乔治·罗杰的说法,他目睹二次大战的残酷之后,极想回大自然“恢复良知”。他开一辆带拖车的8缸吉普从约翰内斯堡出发,沿途拍摄自然状态的动物和人。当时非洲种族主义盛行,到处都是武装械斗。罗杰的大吉普中塞满了莱卡相机、柯达胶卷、汽油和水。他把拖车改装成一个小型观察塔,躲在里面静悄悄拍摄,竭力不惊动外部环境。黄昏,他和妻子在野外露营,做爱、喝红酒。白天行车、拍照,从好望角一路开过赤道,就像大片《走出非洲》那样。他拍摄塞伦盖地草原上的狮子、鬣狗、斑马、大象和长颈鹿,拍摄古老乌干达部落的祈雨仪式。肯尼亚的马萨依人差点儿用鱼叉捅死他,可由于他平易近人、一脸堆笑、满怀慈悲,很快成为马萨依部落的好朋友。
大吉普进入苏丹,乔治·罗杰突然收到卡帕发来的电报,让罗杰尝试进入苏丹南部的科尔多凡山脉,寻找传说中的“驽巴”部落。罗杰和大吉普在地老天荒的大山里徜徉,最终不但找到驽巴部落,还和驽巴人共同生活了几个月。罗杰拍摄了令世界大吃一惊的摄影故事(Photo Essay)《驽巴人》:“当我离开驽巴的时候,内心十分难忘,他们生活原始,但友善好客、勇武、厚道。远比我们这些生活在‘黑色国家’以外的白人更纯朴高尚。”
勒妮:消灭法西斯(4)
罗杰的摄影故事发表在崇尚自然的《国家地理》上,灵敏的勒妮立即嗅出“驽巴”蕴藏的商机。她主动给罗杰写信,开价1000美元,要罗杰在地图上标出驽巴部落的具体坐标。遭到罗杰的严词拒绝:“你庞大的摄制组开到哪里,破坏到哪里。拍摄什么,必定毁了什么。”
勒妮绕过罗杰,通过其他手段找到驽巴人,模仿罗杰技法(Photo Essay)拍摄大量彩色
照片,还组织庞大剧组进驻驽巴部落,导演电视、拍摄电影。她用权力、金钱诱使驽巴人脱掉衣服到镜头前扭捏作态,宛如当年为希特勒拍摄《意志的胜利》、《奥林匹克》等大片。勒妮依然身穿剪裁精致、熨烫得体、垂感极佳的西装外套,下着宽松长裤,裤线笔直、流畅飘逸、鹤立鸡群。由一群面无表情的套装男人簇拥着,动作幅度很大,举手投足透着骄傲、自信,让人弄不清她是导演还是明星。她总做出全神贯注的职业神态,表情丰富、情绪夸张。动辄破口大骂,把下属训练得任劳任怨,说一不二,指哪儿打哪儿。在作品中,她继续运用法西斯美学,热衷表现黑人的肌肉健美,根本无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形态。
1972年,勒妮的新作《驽巴人》公开发行。在她飞沙走石地拍摄之后,被剧组弄得天翻地覆的“驽巴人”已不复存在,就像被我们祸害过的泸沽湖。
五、这老姐拥有人类一切才华,惟独没有人类的良心
清朝最早把德国翻译成“耶玛尼国”,因为粤语把Germany念成“耶玛尼”。他们最初把汉堡翻译成“昂普洱”,后呈李中堂亲自审定,李鸿章亲手用正楷写下“汉堡”。随着国门渐开,大清朝逐渐发现“耶玛尼国”处处值得国人学习,不由肃然起敬,把“耶玛尼国”升格为“德国”,与美、英、法并驾齐驱,用的都是好词。中国的机械制造、化工产品、军工武器、医疗医药、光学摄影……乃至胶卷的感光度(DIN/ASA),都一上来就越过苏俄、日本,直接和德国接轨。连王府井的洗染店也放弃传统的“中国青”,改用更受欢迎的“普鲁士蓝”、“普蓝”、“德国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宣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这是针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一贯拿“民族”、“国家”说事儿,假借“少数服从多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德国引向战争深渊的前车之鉴。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的军车就是希特勒亲自命名,并声称为工人阶级设计的“大众(Volkswagen)”。
阿登纳新宪法规定:政府无论出于多么伟大的动机,都不能侵害个人利益。例如,西柏林政府规划一条大道,该大道肯定给人民带来就业机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谐生活。但拓宽道路需要拆毁一处独立、破旧、丑陋、有碍观瞻的老屋,而这家老屋的主人不想搬走。于是西柏林政府重新设计市政规划,让这条大道从老屋脚下绕道而过。不论政府、议会、法院都无权侵犯私有财产,这就是民主政治的雄厚基础。
其实普鲁士历来就有民主传统。条顿骑士团晋升霍亨索伦伯爵后,皈依“路德宗”晋升公爵,因无嗣把领地转让勃兰登堡选帝侯。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其子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修建“莫愁宫(Schloss Sanssouci)”等王家园林。其孙三世继续扩张疆土,在“铁血宰相”俾斯麦辅佐下统一各邦,帮拿破仑三世镇压巴黎公社,在凡尔赛加冕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使他成为拥有22个邦、3 个自由市、一个帝国省的立宪皇帝。 ↑返回顶部↑
按乔治·罗杰的说法,他目睹二次大战的残酷之后,极想回大自然“恢复良知”。他开一辆带拖车的8缸吉普从约翰内斯堡出发,沿途拍摄自然状态的动物和人。当时非洲种族主义盛行,到处都是武装械斗。罗杰的大吉普中塞满了莱卡相机、柯达胶卷、汽油和水。他把拖车改装成一个小型观察塔,躲在里面静悄悄拍摄,竭力不惊动外部环境。黄昏,他和妻子在野外露营,做爱、喝红酒。白天行车、拍照,从好望角一路开过赤道,就像大片《走出非洲》那样。他拍摄塞伦盖地草原上的狮子、鬣狗、斑马、大象和长颈鹿,拍摄古老乌干达部落的祈雨仪式。肯尼亚的马萨依人差点儿用鱼叉捅死他,可由于他平易近人、一脸堆笑、满怀慈悲,很快成为马萨依部落的好朋友。
大吉普进入苏丹,乔治·罗杰突然收到卡帕发来的电报,让罗杰尝试进入苏丹南部的科尔多凡山脉,寻找传说中的“驽巴”部落。罗杰和大吉普在地老天荒的大山里徜徉,最终不但找到驽巴部落,还和驽巴人共同生活了几个月。罗杰拍摄了令世界大吃一惊的摄影故事(Photo Essay)《驽巴人》:“当我离开驽巴的时候,内心十分难忘,他们生活原始,但友善好客、勇武、厚道。远比我们这些生活在‘黑色国家’以外的白人更纯朴高尚。”
勒妮:消灭法西斯(4)
罗杰的摄影故事发表在崇尚自然的《国家地理》上,灵敏的勒妮立即嗅出“驽巴”蕴藏的商机。她主动给罗杰写信,开价1000美元,要罗杰在地图上标出驽巴部落的具体坐标。遭到罗杰的严词拒绝:“你庞大的摄制组开到哪里,破坏到哪里。拍摄什么,必定毁了什么。”
勒妮绕过罗杰,通过其他手段找到驽巴人,模仿罗杰技法(Photo Essay)拍摄大量彩色
照片,还组织庞大剧组进驻驽巴部落,导演电视、拍摄电影。她用权力、金钱诱使驽巴人脱掉衣服到镜头前扭捏作态,宛如当年为希特勒拍摄《意志的胜利》、《奥林匹克》等大片。勒妮依然身穿剪裁精致、熨烫得体、垂感极佳的西装外套,下着宽松长裤,裤线笔直、流畅飘逸、鹤立鸡群。由一群面无表情的套装男人簇拥着,动作幅度很大,举手投足透着骄傲、自信,让人弄不清她是导演还是明星。她总做出全神贯注的职业神态,表情丰富、情绪夸张。动辄破口大骂,把下属训练得任劳任怨,说一不二,指哪儿打哪儿。在作品中,她继续运用法西斯美学,热衷表现黑人的肌肉健美,根本无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形态。
1972年,勒妮的新作《驽巴人》公开发行。在她飞沙走石地拍摄之后,被剧组弄得天翻地覆的“驽巴人”已不复存在,就像被我们祸害过的泸沽湖。
五、这老姐拥有人类一切才华,惟独没有人类的良心
清朝最早把德国翻译成“耶玛尼国”,因为粤语把Germany念成“耶玛尼”。他们最初把汉堡翻译成“昂普洱”,后呈李中堂亲自审定,李鸿章亲手用正楷写下“汉堡”。随着国门渐开,大清朝逐渐发现“耶玛尼国”处处值得国人学习,不由肃然起敬,把“耶玛尼国”升格为“德国”,与美、英、法并驾齐驱,用的都是好词。中国的机械制造、化工产品、军工武器、医疗医药、光学摄影……乃至胶卷的感光度(DIN/ASA),都一上来就越过苏俄、日本,直接和德国接轨。连王府井的洗染店也放弃传统的“中国青”,改用更受欢迎的“普鲁士蓝”、“普蓝”、“德国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宣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这是针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一贯拿“民族”、“国家”说事儿,假借“少数服从多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德国引向战争深渊的前车之鉴。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的军车就是希特勒亲自命名,并声称为工人阶级设计的“大众(Volkswagen)”。
阿登纳新宪法规定:政府无论出于多么伟大的动机,都不能侵害个人利益。例如,西柏林政府规划一条大道,该大道肯定给人民带来就业机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谐生活。但拓宽道路需要拆毁一处独立、破旧、丑陋、有碍观瞻的老屋,而这家老屋的主人不想搬走。于是西柏林政府重新设计市政规划,让这条大道从老屋脚下绕道而过。不论政府、议会、法院都无权侵犯私有财产,这就是民主政治的雄厚基础。
其实普鲁士历来就有民主传统。条顿骑士团晋升霍亨索伦伯爵后,皈依“路德宗”晋升公爵,因无嗣把领地转让勃兰登堡选帝侯。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其子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修建“莫愁宫(Schloss Sanssouci)”等王家园林。其孙三世继续扩张疆土,在“铁血宰相”俾斯麦辅佐下统一各邦,帮拿破仑三世镇压巴黎公社,在凡尔赛加冕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使他成为拥有22个邦、3 个自由市、一个帝国省的立宪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