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1)
勒妮首创“为拍摄影片而制造现实,最终让影片替代现实”的纳粹理论,动辄使用几十台摄影机从不同视点多角度拍摄,利用旋律、节奏、动感进行剪辑衔接,挥霍纳税人的血汗,从17万英尺胶片中剪辑出一部40分钟的《意志的胜利》,伪造历史,欺骗世界。
三、贵为喉舌的勒妮已不会说人话
《意志的胜利》自始至终既无对白也无字幕。影片从云端开始,场面巨大、晴空万里,一架新式的“容克(Junker)”落霞与孤鹜齐飞,降落在世界玩具之都——纽伦堡。从天而降的“容克”里钻出神采奕奕的希特勒,侧逆光、暗背景突出表现希特勒闪闪发光的健康头发,整洁、稀疏而纹丝不乱。接着以特写镜头描绘元首有教养的双手,和蔼可亲、彬彬有礼、潇洒帅气,手势中透露出一种软绵绵的温柔余味儿。勒妮肆意挥霍各种前景,飘舞的党旗、教堂尖顶、屋顶剪影、炊烟、鲜花、军鼓、火把、怀抱儿童的温柔母亲、行持枪礼的士兵双眼冒火,连在卐字旗下的猫咪都变得孔武有力、兴奋活泼……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么当主子,要么做奴才,贵为喉舌的勒妮已经不会说人话。她对希特勒等纳粹首领必用短焦距广角镜头,低视点仰角拍摄,大景深夸张元首的高大伟岸,摄影机一定要上三脚架、轨道车、大摇臂,推上去、摇起来引导观众视线……再过渡到长焦距镜头特写突出细节。对万头攒动的老百姓,勒妮则采用傲慢的俯瞰角度,多机位、碎镜头:兵营、帐篷、小号、少年、刷牙、擦皮鞋、早餐、体操、军鼓、野营、摔跤……以健康的牙齿、整齐的早餐、恢宏的大锅饭表现纳粹的组织、纪律、秩序、计划和集体主义,歌颂第三帝国天空晴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紧紧团结在以希特勒为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周围。
1935年3月28日晚上,希特勒在柏林最大的剧场——乌发歌剧院为《意志的胜利》主持首映。宣传部长戈培尔宣布:“这是去年制作的最杰出作品,贴近生活,与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场面,描绘我们的政治成果,将我们总理的伟大展望影像化……此外,这部电影成功地摆脱了简单宣传,将我们伟大时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他给勒妮颁发第三帝国国家电影奖,并选送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国际博览会。
勒妮:消灭法西斯(3)
其后,勒妮受纳粹党委托,无偿使用全民族人、财、物,锻造第三帝国的《奥林匹克(Olimpia)》。她指挥几百人的摄影队伍进驻赛场,安装高速摄影机、水下摄影机、轨道滑车、高空摇臂。为了获得新颖的拍摄角度,不惜妨碍比赛,在场地上挖沟打洞,把摄影机埋入地下。天空飞机轰鸣,地下轨道交错,摇臂飞舞,把柏林奥运会弄得铺张、豪华、辉煌、阔气,将奥运会的人文本质导演成弘扬纳粹主旋律的政治运动。
《奥林匹克》整片贯穿纳粹的“权力意志”、“超人意识”和“没有表演的表演”。画面突出北欧高反差的神秘主义,空泛、高亢、不容分说。健美的形象、优美的构图、丰富的光影变化,蒙着一层瘆人的凉气。纳粹宣传部撰写的解说词亢奋、狂热、煽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1938年4月20日,勒妮把《奥林匹克》献给亲爱的元首,作为希特勒四十九岁生日的献礼作品。这让酷爱艺术的希特勒再次兴奋。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十分高兴,特地给希特勒和勒妮分别发来贺信,说勒妮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他——斯大林同志”。
四、“你拍摄什么,必定毁了什么。”
战后,勒妮先被美军逮捕,随后又被法军逮捕,关进奥地利英斯布鲁克女子监狱。西方民众普遍具有宽恕精神,可由于勒妮拒绝反省,坚持自己是“单纯的报道,事实的电影化”,被民主制度剥夺了从业资格。以后勒妮虚报年龄获得潜水执照,组织剧组去苏丹拍摄战乱,出版画册《驽巴人》……由于根深蒂固的法西斯美学,勒妮所有作品都唯美、空洞而缺乏深度。而《驽巴人》完全剽窃自卡帕的好友乔治·罗杰。
乔治·罗杰(George Rodger)是仅次于卡帕的好玩的人,他的父亲是苏格兰长老会会员,自幼上贵族学校、精通骑术,19岁已经随皇家海军两次环游地球。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作家,因出版社为其处女作《太阳》配发的插图太烂而改行自己拍照。他是丘吉尔儿子鲁道夫·丘吉尔的好朋友,曾和脾气暴躁的法国男爵驾车穿越撒哈拉,到过巴格达、报道过滇缅公路、采访过蒋介石和宋美龄,还和“醋乔”史迪威中将合过影。酒鬼卡帕不会开车,而罗杰一生都离不开大马力的大吉普。他先开一辆缴获自德军的“迈巴赫12缸越野车”,以后一直开美国造的各种8缸大吉普。意大利撒拉诺战役中,罗杰多次蹲在吉普车的方向盘底下,高速穿越机枪封锁的德军阵地。
乔治·罗杰脖子上总有条漂亮丝巾,一贯绅士派头,一诺千金。当初他和卡帕都从安齐奥战场上撤下来,在意大利作短暂休假。两人约定,日后谁要是能活着到巴黎,都要给对方在朗切斯特酒店订房间。1944年卡帕随法军解放巴黎,急匆匆赶到巴黎朗切斯特时,发现有人用卡帕的名字订了房间,上去一查,正是罗杰。 ↑返回顶部↑
三、贵为喉舌的勒妮已不会说人话
《意志的胜利》自始至终既无对白也无字幕。影片从云端开始,场面巨大、晴空万里,一架新式的“容克(Junker)”落霞与孤鹜齐飞,降落在世界玩具之都——纽伦堡。从天而降的“容克”里钻出神采奕奕的希特勒,侧逆光、暗背景突出表现希特勒闪闪发光的健康头发,整洁、稀疏而纹丝不乱。接着以特写镜头描绘元首有教养的双手,和蔼可亲、彬彬有礼、潇洒帅气,手势中透露出一种软绵绵的温柔余味儿。勒妮肆意挥霍各种前景,飘舞的党旗、教堂尖顶、屋顶剪影、炊烟、鲜花、军鼓、火把、怀抱儿童的温柔母亲、行持枪礼的士兵双眼冒火,连在卐字旗下的猫咪都变得孔武有力、兴奋活泼……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么当主子,要么做奴才,贵为喉舌的勒妮已经不会说人话。她对希特勒等纳粹首领必用短焦距广角镜头,低视点仰角拍摄,大景深夸张元首的高大伟岸,摄影机一定要上三脚架、轨道车、大摇臂,推上去、摇起来引导观众视线……再过渡到长焦距镜头特写突出细节。对万头攒动的老百姓,勒妮则采用傲慢的俯瞰角度,多机位、碎镜头:兵营、帐篷、小号、少年、刷牙、擦皮鞋、早餐、体操、军鼓、野营、摔跤……以健康的牙齿、整齐的早餐、恢宏的大锅饭表现纳粹的组织、纪律、秩序、计划和集体主义,歌颂第三帝国天空晴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紧紧团结在以希特勒为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周围。
1935年3月28日晚上,希特勒在柏林最大的剧场——乌发歌剧院为《意志的胜利》主持首映。宣传部长戈培尔宣布:“这是去年制作的最杰出作品,贴近生活,与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场面,描绘我们的政治成果,将我们总理的伟大展望影像化……此外,这部电影成功地摆脱了简单宣传,将我们伟大时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他给勒妮颁发第三帝国国家电影奖,并选送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国际博览会。
勒妮:消灭法西斯(3)
其后,勒妮受纳粹党委托,无偿使用全民族人、财、物,锻造第三帝国的《奥林匹克(Olimpia)》。她指挥几百人的摄影队伍进驻赛场,安装高速摄影机、水下摄影机、轨道滑车、高空摇臂。为了获得新颖的拍摄角度,不惜妨碍比赛,在场地上挖沟打洞,把摄影机埋入地下。天空飞机轰鸣,地下轨道交错,摇臂飞舞,把柏林奥运会弄得铺张、豪华、辉煌、阔气,将奥运会的人文本质导演成弘扬纳粹主旋律的政治运动。
《奥林匹克》整片贯穿纳粹的“权力意志”、“超人意识”和“没有表演的表演”。画面突出北欧高反差的神秘主义,空泛、高亢、不容分说。健美的形象、优美的构图、丰富的光影变化,蒙着一层瘆人的凉气。纳粹宣传部撰写的解说词亢奋、狂热、煽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1938年4月20日,勒妮把《奥林匹克》献给亲爱的元首,作为希特勒四十九岁生日的献礼作品。这让酷爱艺术的希特勒再次兴奋。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十分高兴,特地给希特勒和勒妮分别发来贺信,说勒妮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他——斯大林同志”。
四、“你拍摄什么,必定毁了什么。”
战后,勒妮先被美军逮捕,随后又被法军逮捕,关进奥地利英斯布鲁克女子监狱。西方民众普遍具有宽恕精神,可由于勒妮拒绝反省,坚持自己是“单纯的报道,事实的电影化”,被民主制度剥夺了从业资格。以后勒妮虚报年龄获得潜水执照,组织剧组去苏丹拍摄战乱,出版画册《驽巴人》……由于根深蒂固的法西斯美学,勒妮所有作品都唯美、空洞而缺乏深度。而《驽巴人》完全剽窃自卡帕的好友乔治·罗杰。
乔治·罗杰(George Rodger)是仅次于卡帕的好玩的人,他的父亲是苏格兰长老会会员,自幼上贵族学校、精通骑术,19岁已经随皇家海军两次环游地球。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作家,因出版社为其处女作《太阳》配发的插图太烂而改行自己拍照。他是丘吉尔儿子鲁道夫·丘吉尔的好朋友,曾和脾气暴躁的法国男爵驾车穿越撒哈拉,到过巴格达、报道过滇缅公路、采访过蒋介石和宋美龄,还和“醋乔”史迪威中将合过影。酒鬼卡帕不会开车,而罗杰一生都离不开大马力的大吉普。他先开一辆缴获自德军的“迈巴赫12缸越野车”,以后一直开美国造的各种8缸大吉普。意大利撒拉诺战役中,罗杰多次蹲在吉普车的方向盘底下,高速穿越机枪封锁的德军阵地。
乔治·罗杰脖子上总有条漂亮丝巾,一贯绅士派头,一诺千金。当初他和卡帕都从安齐奥战场上撤下来,在意大利作短暂休假。两人约定,日后谁要是能活着到巴黎,都要给对方在朗切斯特酒店订房间。1944年卡帕随法军解放巴黎,急匆匆赶到巴黎朗切斯特时,发现有人用卡帕的名字订了房间,上去一查,正是罗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