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1 / 2)
凡准曦听得心头大震,不由身子略微前倾了一些,试探地问道:
“我等虽然是商贾,也不全都是逐利而行的,皇上推行仁政,我等自然也是同样欢欣鼓舞,只是不知越公子究竟是何意?”由于历朝各代对商贾都有极严的限制,其子弟不能出仕为官,但到了这时却早成了虚设。
只要有钱,给子孙捐一个官职是极容易的,因此年前皇帝便下了旨意,废了这一条规矩,因此商人子弟都是得了这个福分,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在下既然提了出来,自然是早有打算。大家都知道,江南连着两年都是大熟,想必各位粮仓中的米粮都堆满了,何不献给朝廷充作军粮?这两年,虽然天下太平,但毕竟西北零星战事不断,将士都在拼死作战,我等在后方安享盛世,也该为朝廷分些忧才是。”越起烟这番话说得声情并茂,听得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而秦西远更是心中叫绝,倘若此事一成,那他这个作巡抚的即便是袖手旁观,最后也能捞一个天大的功劳。这些米面在江南自是微不足道,但放在西北苦寒之地,就是一笔天大的军功。不过,他也清楚,所谓军粮其实是小事,从江南到西北,其中的运费火耗,才是最耗钱的差使。上头那位越公子既然心有定计,也应当考虑过这个才是。
果然,他刚刚转过那个想法,越起烟便趁热打铁地建议道:“在下知道军粮对于各位都是小事,以这大丰之年,朝廷筹措军粮自然也是容易,只是这运力的损耗着实不小。因此,在下在这里先起一个头,到时由凡老作领头的,我们向西北军前献粮一百万石,诸位意下如何?”
这些富商大贾中,自然也不乏吝啬小气的,然而,大庭广众之下,又当着秦西远的面,他们谁也不想显露出小家子气来。大丰之年嘛,一石粮食不过是七钱银子,这一百万石粮食也不过价值七十万两,在场众人随便扫扫家里的犄角旮旯,这钱也就富余下来了。可是,最令人为难的是漕运,这运费若是全部加在一起,怕是远远超过米粮本身几倍,这些富商衡量再三,便有些犹豫了。
越起烟见所有人只是不作声,只是微微皱眉便省到了自己刚才的口误,又笑吟吟地开口道:“诸位叔伯,刚才是我失言了,从江南运粮到西北,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法子。听说今年四川也是大熟之年,不若各家选一个信得过的人,从四川直接买粮北上,如此一来,便可以省了漕运的那一笔开销。”
这句话一出,众人便都释然了,凡准曦第一个站起来符合,接着便是其他商贾牵头认捐,不到半个时辰,汇拢来的银钱就有足足一百万两。越起烟自然是心满意足,而秦西远也是同样高兴万分,看来,这个功劳一上奏,他承袭自父亲的子爵爵位又能水涨船高了。
第二十三章 加衔
如今已是豫丰十四年的年底,因此京城上下都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这几年来,尽管朝廷在西北履有用兵,大仗小仗不下几十场,当对于远居京城繁华之地的百姓来说,这些都是极为遥远的事。与以往的战事不同,最近几年朝廷不仅没有加赋,反而在大灾之年免去了好几个省份的税赋,因此黎民百姓都是人人称道吾皇圣明。不过,这一头的百姓固然乐和了,户部尚书越千繁却是忙得头晕目眩。如今他是宫里没了靠山的人,为人处事也谨慎了许多,好在皇帝似乎还念着和已故珣宜贵妃的情分,待他倒是一如往昔。
这一日,越千繁和贺莫彬再次奉旨到了勤政殿,商议的也是西北军饷和军粮一事。越千繁早先便得了江南那边的奏报,因此眉宇间笼罩着的愁云无影无踪,反而是喜色极浓。就连贺莫彬也是面露微笑,大大有别于往日单独面圣时的紧张。
风无痕见户部这两位堂官都是一脸轻松的模样,不由笑着打趣道:
“看来今日朕的大司农大人兴致极好,可是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么?往日朕一宣召,你们就都是苦着一张脸,好似生怕朕多要了户部库里头的钱粮似的,今日一反常态,应该有好消息要向朕呈报吧?”
越千繁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恭敬敬地双手呈递了上去。“微臣不敢隐瞒,此事倒和微臣两人没有关系,乃是两江总督秦大人的功劳。”他见小方子取去了那奏章。方才继续道,“皇上,闽南越家联合了江南各大富商大贾。欲向西北军前献军粮一百万石。如今,秦大人已是遣了自己的一位幕僚陪同这些人去了四川买粮。近日也许就能运抵西北军前了。这些富商往常都是些不拔一毛地人,此次突然能如此慷慨解囊,自然是吾皇先头那道旨意的恩典。皇上教化四方,天下宾服,真是百姓之幸!”
↑返回顶部↑
“我等虽然是商贾,也不全都是逐利而行的,皇上推行仁政,我等自然也是同样欢欣鼓舞,只是不知越公子究竟是何意?”由于历朝各代对商贾都有极严的限制,其子弟不能出仕为官,但到了这时却早成了虚设。
只要有钱,给子孙捐一个官职是极容易的,因此年前皇帝便下了旨意,废了这一条规矩,因此商人子弟都是得了这个福分,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在下既然提了出来,自然是早有打算。大家都知道,江南连着两年都是大熟,想必各位粮仓中的米粮都堆满了,何不献给朝廷充作军粮?这两年,虽然天下太平,但毕竟西北零星战事不断,将士都在拼死作战,我等在后方安享盛世,也该为朝廷分些忧才是。”越起烟这番话说得声情并茂,听得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而秦西远更是心中叫绝,倘若此事一成,那他这个作巡抚的即便是袖手旁观,最后也能捞一个天大的功劳。这些米面在江南自是微不足道,但放在西北苦寒之地,就是一笔天大的军功。不过,他也清楚,所谓军粮其实是小事,从江南到西北,其中的运费火耗,才是最耗钱的差使。上头那位越公子既然心有定计,也应当考虑过这个才是。
果然,他刚刚转过那个想法,越起烟便趁热打铁地建议道:“在下知道军粮对于各位都是小事,以这大丰之年,朝廷筹措军粮自然也是容易,只是这运力的损耗着实不小。因此,在下在这里先起一个头,到时由凡老作领头的,我们向西北军前献粮一百万石,诸位意下如何?”
这些富商大贾中,自然也不乏吝啬小气的,然而,大庭广众之下,又当着秦西远的面,他们谁也不想显露出小家子气来。大丰之年嘛,一石粮食不过是七钱银子,这一百万石粮食也不过价值七十万两,在场众人随便扫扫家里的犄角旮旯,这钱也就富余下来了。可是,最令人为难的是漕运,这运费若是全部加在一起,怕是远远超过米粮本身几倍,这些富商衡量再三,便有些犹豫了。
越起烟见所有人只是不作声,只是微微皱眉便省到了自己刚才的口误,又笑吟吟地开口道:“诸位叔伯,刚才是我失言了,从江南运粮到西北,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法子。听说今年四川也是大熟之年,不若各家选一个信得过的人,从四川直接买粮北上,如此一来,便可以省了漕运的那一笔开销。”
这句话一出,众人便都释然了,凡准曦第一个站起来符合,接着便是其他商贾牵头认捐,不到半个时辰,汇拢来的银钱就有足足一百万两。越起烟自然是心满意足,而秦西远也是同样高兴万分,看来,这个功劳一上奏,他承袭自父亲的子爵爵位又能水涨船高了。
第二十三章 加衔
如今已是豫丰十四年的年底,因此京城上下都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这几年来,尽管朝廷在西北履有用兵,大仗小仗不下几十场,当对于远居京城繁华之地的百姓来说,这些都是极为遥远的事。与以往的战事不同,最近几年朝廷不仅没有加赋,反而在大灾之年免去了好几个省份的税赋,因此黎民百姓都是人人称道吾皇圣明。不过,这一头的百姓固然乐和了,户部尚书越千繁却是忙得头晕目眩。如今他是宫里没了靠山的人,为人处事也谨慎了许多,好在皇帝似乎还念着和已故珣宜贵妃的情分,待他倒是一如往昔。
这一日,越千繁和贺莫彬再次奉旨到了勤政殿,商议的也是西北军饷和军粮一事。越千繁早先便得了江南那边的奏报,因此眉宇间笼罩着的愁云无影无踪,反而是喜色极浓。就连贺莫彬也是面露微笑,大大有别于往日单独面圣时的紧张。
风无痕见户部这两位堂官都是一脸轻松的模样,不由笑着打趣道:
“看来今日朕的大司农大人兴致极好,可是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么?往日朕一宣召,你们就都是苦着一张脸,好似生怕朕多要了户部库里头的钱粮似的,今日一反常态,应该有好消息要向朕呈报吧?”
越千繁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恭敬敬地双手呈递了上去。“微臣不敢隐瞒,此事倒和微臣两人没有关系,乃是两江总督秦大人的功劳。”他见小方子取去了那奏章。方才继续道,“皇上,闽南越家联合了江南各大富商大贾。欲向西北军前献军粮一百万石。如今,秦大人已是遣了自己的一位幕僚陪同这些人去了四川买粮。近日也许就能运抵西北军前了。这些富商往常都是些不拔一毛地人,此次突然能如此慷慨解囊,自然是吾皇先头那道旨意的恩典。皇上教化四方,天下宾服,真是百姓之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