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1 / 2)
我非是贪恋权势荣华,也不是想拥兵自重,但数万兄弟不离不弃追随我至今,我得给大家安排个妥善归宿。
在这乱世里,倘若我们数万弟兄能抱成团来,那谁都奈何不了我们;倘若我们被拆分了,那大家都将任人鱼肉。倘若我今天答应了大唐的条款,只怕我军的数万弟兄都不得善终啊。我现在与南朝据理力争,非是为我一人权位,而是为了东平军的全体弟兄。”
孟聚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算是掏心置腹的肺腑之言了,文先生不禁动容道:“主公仁心,惜悯手足,难怪能得全军拥戴,将士们誓死效劳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纵然文先生智计百出,对前此困局也是无奈。他说:“主公,南朝如今兵锋强盛,在江淮间连下重镇,势如破竹,他们正是意气风发,这时候要他们让步,只怕是天难地难了。我们不妨静观些日子,看看战局有何变化反复吧?”
孟聚明白文先生不好出口的言下之意了:不妨再等候一阵,等南军遭遇魏军主力后,最好让南军吃上两个败仗,成为疲兵之后,孟聚这路生力军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那时东平军再来跟朝廷谈条件,估计就好谈多了。
“那,也只有这样了。”
~~~~~~~~~~~~~~~~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四十四 困局(下)
谈判无进展,孟聚倒也不是很在意,他吩咐部下对这位南唐钦差好吃好喝地款待,只是他若是再要求见,孟聚却是推说“公务繁忙”再也不肯见他了。孟聚说公务繁忙,这倒也不纯是推托。他的事情一大把,确实也顾不上这位使者了。他要给各处的兵马安排入冬的粮草和辎重,还有听取各地的受灾报告,还要向北疆去信,要求吕六楼和肖恒紧密关注草原动向,今年草原是否有雪灾,是否有新的草原部族可能南下——事情千头万绪,但最让孟聚困扰的,还是财政问题。
对上朝廷的使者,孟聚胡吹自己拥兵十万,但他自己心知肚明,东平军的正规兵马不过五万一千人而已,其中在济州的安平大营屯兵两万五千人,北疆的第五镇和第二镇有一万七千兵马,还有一些零散兵马分散在辖地的各处。
五万兵马看似不多,但每个月,光是饷银孟聚就得支出二十多万两银子,还有耗费的粮秣和装备损耗——这还只是兵马驻扎时的固定开支呢,如果要动兵,那还得加上开拔费、犒赏、伤残抚恤、葬埋费、兵器损耗、盔甲损折等各笔开支,尤其最近东平军用兵频繁,那更是花钱如水,以致文先生拿账本来报告的时候,孟聚很有种以头撞墙的冲动。
开支巨大,那自然是不消说的了。除去战场缴获以外,东平军的主要收入是来自辖下各地官府的赋税和征粮收入。
当年,东平军南下之时,在进驻各处城镇时候,只要当地没有坚决抵抗的,一般都会把当地的魏朝官僚给留任,委托他们继续治理地方。这样做。在当时看来,固然是有利于消除各地的抵抗意志,方便东平军的进驻,也有利于建立东平军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现在,东平军和地方民政之间的关系就跟“承包制”很像,双方无形达成了默契——只要地方官府能按期向孟聚缴纳赋税和粮秣,能提供征用的民夫和兵员,那对他们如何治理地方。孟聚是不过问的。
开始一段时间还好,刚换了个主子,地方官员对东平军的强势还是有所顾忌的,不敢太为所欲为。但过了大半年,看着孟聚对他们毫无动作。官员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在地方上乱来起来。这些日子里,孟聚已接到了各处东陵卫发来的密报,都是反应当地官府的不法事情的。有的地方,官府征税已提前征到天佑十年的税了;有的地方,官府联合当地土豪大肆侵吞、抢夺民田;有的地方,官府判案时公然颠倒黑白是非。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返回顶部↑
在这乱世里,倘若我们数万弟兄能抱成团来,那谁都奈何不了我们;倘若我们被拆分了,那大家都将任人鱼肉。倘若我今天答应了大唐的条款,只怕我军的数万弟兄都不得善终啊。我现在与南朝据理力争,非是为我一人权位,而是为了东平军的全体弟兄。”
孟聚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算是掏心置腹的肺腑之言了,文先生不禁动容道:“主公仁心,惜悯手足,难怪能得全军拥戴,将士们誓死效劳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纵然文先生智计百出,对前此困局也是无奈。他说:“主公,南朝如今兵锋强盛,在江淮间连下重镇,势如破竹,他们正是意气风发,这时候要他们让步,只怕是天难地难了。我们不妨静观些日子,看看战局有何变化反复吧?”
孟聚明白文先生不好出口的言下之意了:不妨再等候一阵,等南军遭遇魏军主力后,最好让南军吃上两个败仗,成为疲兵之后,孟聚这路生力军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那时东平军再来跟朝廷谈条件,估计就好谈多了。
“那,也只有这样了。”
~~~~~~~~~~~~~~~~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三百四十四 困局(下)
谈判无进展,孟聚倒也不是很在意,他吩咐部下对这位南唐钦差好吃好喝地款待,只是他若是再要求见,孟聚却是推说“公务繁忙”再也不肯见他了。孟聚说公务繁忙,这倒也不纯是推托。他的事情一大把,确实也顾不上这位使者了。他要给各处的兵马安排入冬的粮草和辎重,还有听取各地的受灾报告,还要向北疆去信,要求吕六楼和肖恒紧密关注草原动向,今年草原是否有雪灾,是否有新的草原部族可能南下——事情千头万绪,但最让孟聚困扰的,还是财政问题。
对上朝廷的使者,孟聚胡吹自己拥兵十万,但他自己心知肚明,东平军的正规兵马不过五万一千人而已,其中在济州的安平大营屯兵两万五千人,北疆的第五镇和第二镇有一万七千兵马,还有一些零散兵马分散在辖地的各处。
五万兵马看似不多,但每个月,光是饷银孟聚就得支出二十多万两银子,还有耗费的粮秣和装备损耗——这还只是兵马驻扎时的固定开支呢,如果要动兵,那还得加上开拔费、犒赏、伤残抚恤、葬埋费、兵器损耗、盔甲损折等各笔开支,尤其最近东平军用兵频繁,那更是花钱如水,以致文先生拿账本来报告的时候,孟聚很有种以头撞墙的冲动。
开支巨大,那自然是不消说的了。除去战场缴获以外,东平军的主要收入是来自辖下各地官府的赋税和征粮收入。
当年,东平军南下之时,在进驻各处城镇时候,只要当地没有坚决抵抗的,一般都会把当地的魏朝官僚给留任,委托他们继续治理地方。这样做。在当时看来,固然是有利于消除各地的抵抗意志,方便东平军的进驻,也有利于建立东平军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现在,东平军和地方民政之间的关系就跟“承包制”很像,双方无形达成了默契——只要地方官府能按期向孟聚缴纳赋税和粮秣,能提供征用的民夫和兵员,那对他们如何治理地方。孟聚是不过问的。
开始一段时间还好,刚换了个主子,地方官员对东平军的强势还是有所顾忌的,不敢太为所欲为。但过了大半年,看着孟聚对他们毫无动作。官员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在地方上乱来起来。这些日子里,孟聚已接到了各处东陵卫发来的密报,都是反应当地官府的不法事情的。有的地方,官府征税已提前征到天佑十年的税了;有的地方,官府联合当地土豪大肆侵吞、抢夺民田;有的地方,官府判案时公然颠倒黑白是非。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