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之书(出书版) 第1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白若有所悟。

  解剖在迅速进行中。聂之轩提取了死者的血液,要求侦查人员迅速送往理化实验室进行毒物排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在打开死者胃的时候,聂之轩说:“你看,她的胃是空虚的,显然不是吃完饭后死亡的,而从尸体征象推断,也不可能是晚饭之后很久,胃排空才死亡的。所以,她的丈夫撒谎了。”

  案件很快告破了。聂之轩从死者的血液中,发现钾离子大幅度超标,说明她是过量摄入钾离子,导致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心搏骤停而死亡的。警方通过其他侦查手段,发现夏晓曦的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因为他非法获取了含钾离子的注射液和注射器。

  果真,丈夫在铁证面前坦白了。他因为受不了夏晓曦的体弱多病,而起了杀心。身为医生的他,假装给当时头晕难受的夏晓曦注射,用含钾离子的注射液来害死了她。

  案情x剖析

  注射死

  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对今天的这个桥段一定会比较熟悉。但是法医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隐藏的犯罪,在侦探小说里出现却比较少。老秦得说,其实,这种看似“完美犯罪”的素材有的时候真的可以遇见,只是对于法医来说,并不难识破。也就是说,想要“完美犯罪”,最难的还是要过法医这一道关。

  注射死其实是一种死亡方式,不能算是一种死因。但因为很多朋友提及“完美犯罪”的话题,我才把这种经常出现在侦探小说里的“完美犯罪”拿出来单独叙述。既然能拿出来叙述,自然说明这并不是一种“完美犯罪”。

  注射死有很多种死因,但是在法医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注射毒物和毒品到人体内导致中毒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上一案“药物中毒死”的内容之后,又补充这一案“注射死”。无论是毒物还是毒品,其实都是有毒药物。这些达到一定量就能让人死亡的物质,一旦进入血液循环,会更迅速地或者更轻易地致人死亡。尤其是在吸毒过量致死的案例中,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注射死。

  其次,就是注射药物后的过敏死。我们从小就对这个词不陌生吧?药物过敏也是医疗机构一直在想办法避免的。我们在打点滴之前,要进行皮试,也是防止咱们的机体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发生危险。

  最后,就是注射导致的栓塞死。在很多美剧中,都有这样的作案手法。利用注射器,给人体循环系统里打入大量的空气,导致肺栓塞死亡(前文有述)。这也是一种注射死的手法,但这也并不是“完美犯罪”。第一,需要很大量的空气进入血管,才会引起栓塞而导致死亡。第二,法医在尸检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死者心腔内的异常,从而得出结论。

  当然,这一切发现,都取决于最初的尸表检验。老秦说注射死不是“完美犯罪”的原因,是注射死必定会留下针眼。不要小看这个微小的东西,法医最注重针眼的发现。即便是对正在生病中的患者,法医也会很较真地去搞清楚针眼的个数,就像本案里那样。

  一旦发现了可疑的针眼,那么“完美犯罪”就不攻自破了。因为无论是运用什么高端的毒物,都可以通过理化检验或者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而被发现。即便是那些进入体内就能自己代谢掉的毒物,也可以在针眼附近的皮肤处发现踪迹,从而让犯罪无处遁形。

  除去针眼,每起案件根据案情的不同,都会有其他可以让法医发现的疑点。比如本案里的丈夫口供和尸体的胃内容物、尸体征象等不吻合,也会成为让警方高度怀疑的一个依据。

  案件调查是一个综合、立体的活动。揭示隐藏的犯罪,也绝不能仅依靠法医。在调查注射死杀人的过程中,很多警种都是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的。所以,所谓的“完美犯罪”,不过是小说家的臆想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