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郭望腾就被这些所谓的潮牌活活逼成了喷子。

  放眼看这些年的中国市场,平均每十个国潮品牌里面就有六个打板抄袭国外的东西,两个不抄国外的抄国内的,还剩两个可能是因为没人关注所以没被发现。

  各类媒体还动不动就把潮牌和街牌混为一谈,普通消费者谁给你分得清这之间的区别。

  郭望腾觉得做品牌就得keep real,不能fake ass。你今天要说街头品牌,那文化必须得走在品牌之前,这事儿绝对不能本末倒置。郭望腾玩了这么多年街头艺术的人觉得,这不就该是顺理成章的吗。你爱街头文化,所以你做街头品牌。不就该是这样才对吗。

  但是国内的大环境是什么,是看当下市场上什么最火最赚钱,几个人或一群人商量着搞这么一个品牌出来,然后再给这个品牌编故事,贴标签,随随便便把“潮牌”“街头”往脑门上一顶就出街了。品牌内核是什么,品牌基因是什么,谁他妈又在乎。至于产品设计和开发,怎么省钱怎么快就怎么来,抄袭打板省钱吗快吗,那就这么搞。99%买单的消费者根本不管你是不是fake,只管穿着好不好看价钱实不实惠。

  这就是郭望腾眼中的“国潮”营销的虚伪狂欢。

  所以今天在微博上的这一通爆发,可以说是郭望腾的积怨已久。

  当然郭望腾的这些感受只代表他自己,人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很正常。

  费鹰没有郭望腾这么愤怒,也没有郭望腾这么尖锐。

  国情和大环境不一样,中国的时尚产业就没办法用欧美或日韩的视角来审视。别人的时尚产业发展多少年了,别人的时尚工业化程度是什么样的,别人的大众消费者对文化、艺术和美学的感知标准线又在哪里。

  你要这么一对比,很多事情也就没必要那么愤怒和尖锐了。

  而实际上,国内的情况也没有郭望腾主观感受的那么糟糕。费鹰见过一些很不错的原创时装品牌,虽然不都是街头这个领域的,但它们的品牌内核和原创性都做得很令人惊艳。不过像这样的品牌确实也不会对外天天标榜自己是“国潮”。

  费鹰在某些事情上的确没有郭望腾这么较真。对于品牌的属性、标签和归类,费鹰觉得不是最要紧的。你被归在哪个分类不重要,你能不能真正走出国门赢得别人的尊重才重要。如果什么时候这些“国潮”品牌能在纽约、洛杉矶、巴黎、米兰、东京这些城市的最受年轻人青睐的街道上开店并受到当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那么“国潮”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分类的存在又有什么问题。

  搞街头品牌这么多年,占据费鹰最多时间精力的是该如何做中国自己的街头时尚。

  街头文化的源头是西方,现在世界的主流时尚话语权同样在欧美。中国人想做自己的街头服饰品牌,就得先把西方人那一套东西玩明白了,然后加自己的东西进去,在融合的过程中拥抱创新,才能真正做出属于中国本土的街头时尚。隔壁的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本曾经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学习、吸收和迭代美式流行时尚,然后将本土化后的日本街头时尚反向强势输出回美国和其它各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出了很多世界闻名的日本街头品牌和高端设计师品牌。中国人要做自己的东西,那就得搞本土的文化融合和原创,不可能永远靠模仿西方,也没有第二条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