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了积石山以后,往哪流,我就不知道了,这里没写,其实也不重要。

  总之,这一段,就是介绍黄河上游的一小段走向,顺带介绍了大禹开凿山路,疏通水道,篡改黄河。

  以上,就是山海经对于大禹治水的一个片面记载。

  山海经另一段文字,也佐证了这一点:“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这段说积石山东边有个先槛大逢山。黄河、济水都流过它,海北浸润着它。这间接证明,那里的‘海’正是青岛湖。

  关于大禹治水,山海经还有吗?有。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

  意思很简单,有座朽涂山,青水流到它这就没了。还有云雨山,山上有栾木。大禹攻过云雨山。

  这个攻很有意思。

  类似的记载还有。

  《山海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这段牵扯众多,既有不周山,又有共工国,我以后单独写一章来解释,这里我姑且直接翻译。

  意思也很简单:西北海外,大荒中,有个破缺的山,叫不周负子。有两黄兽镇守。还有一条河叫寒暑水,这条河西边有座湿山,东边有幕山。大禹攻过这些共工国的山。

  这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不周山地区,都属于共工国。另一个就是禹攻过这里的山。

  无论是‘禹攻云雨山’,还是‘禹攻共工国山’,其实跟之前的‘禹导积石山’是一个意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