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当然。我说打洞那真的打洞,像现在日本人就在海底打洞,因为那儿的地壳比较薄,不过目前他们离成功还远着呢。史上最庞大的钻地工程是1970年苏联人干的,他们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选了个点,希望能钻到15公里的深度。19年后他们终于放弃时,钻到了一万二千多米的深,还没有深入到地壳的三分之一,但地壳只代表地球大约0.3%的体积。”林文竟说起了一段科学掌故,不知他想说明什么。
“可就算是这次钻深的深度有限,所发现的东西……嘿嘿,在他们钻到那么深之前,一些研究地震波的科学家很有把握地预言,他们会在4700米深处碰到沉积岩,接着往下是2300米厚的花岗岩,再往下是玄武岩。结果,沉积岩要比预期的厚50%,玄武岩层根本没有发现,而且,地下世界要比预期暖和得多,1万米深处的温度高达180摄氏度,差不多是预期的两倍,最令人吃惊的是深处的岩石浸透了水——这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这就是推测和事实之间的差距。所以呢,原本推测地幔几千度,地心上万度,现在看来肯定有问题。”
这林文果然见闻广博,说到一次探地试验,具体的数据都随口就来。
“没有几万度甚至更高的高温,那块原矿绝不可能出问题,当然还有地球内部的高压也在起作用,甚至可能有一些我们并不理解的情况发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原矿没有提纯,所以并没有充分聚变,否则这岛怕得被炸到天上,哪里还有我们的活路,整个地球的生态,都可能受到影响呢。”
“这么说来,那还是万幸了。”夏侯婴说。
万幸吗?我望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想起了寇云一闪一闪的眼睛。
“林博士,你研究的范围,还真是广泛啊。”我叹了口气,让自己不再去想寇云。
“只是在研究超距位移这种超能力的时候,多看了一些书而已。那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突破的方向,杂七杂八看了不少东西,这对我最后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超距位移的基本理论很有帮助的。”
“哦,对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怎么可能从月球上把矿石拿下来,你的理论,究竟是什么呢?”被他这么一说,我立刻想起了这个困扰我许久的重要问题。
林文微微一笑。也许是因为此刻同舟共济,患难中彼此的心防都渐弱了许多,他从最初和陈远责的实验开始说起,到后来与郑余的接触,共建翌岛,将这么多年的经历,娓娓道出。
到和陈远责分手的事情,我大多都已经知道,像思感锁定等对位移的最基础分析,我和寇云更早已经探讨过许多次。但是听的时候,还是时不时作出一副击节赞叹的模样,满足一把老人的虚荣心。
在和陈远责的试验中,林文对挖掘自己能力的底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到陈远责放弃的时候,林文决心自己继续试验。
要解开超距位移之谜,可能涉及的知识从基因、脑科学、量子物理、空间时间理论到心理学,遍及诸多前沿领域。那几年里林文不但恶补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关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还搜集了许多和特异功能相关的旁门左道书,走访了大量的“大师”级人物。可惜那些大师多半是骗子,极少数有料的,却和从前的他一样,只满足于使用自己的能力,无心探究。
这种瞬间转移物体的本事,和现今科学体系内的大量理论相背离,所以要想用现今的科学理论推断超距位移的产生原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一个人纠住自己的头发,是不可能把自己拉起来一样。所以在科学知识越来越渊博的同时,林文反倒越来越困惑,他只能四处旅行,寻找异人,也寻找灵感。
突破就是在一次旅行中获得的。那是在火车上,林文范了烟瘾,一手拿出香烟,懒得从随身的小包里翻找打火机,意念一动,打火机就到了掌心。
↑返回顶部↑
“可就算是这次钻深的深度有限,所发现的东西……嘿嘿,在他们钻到那么深之前,一些研究地震波的科学家很有把握地预言,他们会在4700米深处碰到沉积岩,接着往下是2300米厚的花岗岩,再往下是玄武岩。结果,沉积岩要比预期的厚50%,玄武岩层根本没有发现,而且,地下世界要比预期暖和得多,1万米深处的温度高达180摄氏度,差不多是预期的两倍,最令人吃惊的是深处的岩石浸透了水——这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这就是推测和事实之间的差距。所以呢,原本推测地幔几千度,地心上万度,现在看来肯定有问题。”
这林文果然见闻广博,说到一次探地试验,具体的数据都随口就来。
“没有几万度甚至更高的高温,那块原矿绝不可能出问题,当然还有地球内部的高压也在起作用,甚至可能有一些我们并不理解的情况发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原矿没有提纯,所以并没有充分聚变,否则这岛怕得被炸到天上,哪里还有我们的活路,整个地球的生态,都可能受到影响呢。”
“这么说来,那还是万幸了。”夏侯婴说。
万幸吗?我望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想起了寇云一闪一闪的眼睛。
“林博士,你研究的范围,还真是广泛啊。”我叹了口气,让自己不再去想寇云。
“只是在研究超距位移这种超能力的时候,多看了一些书而已。那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突破的方向,杂七杂八看了不少东西,这对我最后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超距位移的基本理论很有帮助的。”
“哦,对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怎么可能从月球上把矿石拿下来,你的理论,究竟是什么呢?”被他这么一说,我立刻想起了这个困扰我许久的重要问题。
林文微微一笑。也许是因为此刻同舟共济,患难中彼此的心防都渐弱了许多,他从最初和陈远责的实验开始说起,到后来与郑余的接触,共建翌岛,将这么多年的经历,娓娓道出。
到和陈远责分手的事情,我大多都已经知道,像思感锁定等对位移的最基础分析,我和寇云更早已经探讨过许多次。但是听的时候,还是时不时作出一副击节赞叹的模样,满足一把老人的虚荣心。
在和陈远责的试验中,林文对挖掘自己能力的底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到陈远责放弃的时候,林文决心自己继续试验。
要解开超距位移之谜,可能涉及的知识从基因、脑科学、量子物理、空间时间理论到心理学,遍及诸多前沿领域。那几年里林文不但恶补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关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还搜集了许多和特异功能相关的旁门左道书,走访了大量的“大师”级人物。可惜那些大师多半是骗子,极少数有料的,却和从前的他一样,只满足于使用自己的能力,无心探究。
这种瞬间转移物体的本事,和现今科学体系内的大量理论相背离,所以要想用现今的科学理论推断超距位移的产生原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一个人纠住自己的头发,是不可能把自己拉起来一样。所以在科学知识越来越渊博的同时,林文反倒越来越困惑,他只能四处旅行,寻找异人,也寻找灵感。
突破就是在一次旅行中获得的。那是在火车上,林文范了烟瘾,一手拿出香烟,懒得从随身的小包里翻找打火机,意念一动,打火机就到了掌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