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2 / 2)
理国公世子无奈道:“我哪会有什么小心思啊?”
他们如今只有老老实实做事的份。
殿下这回让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再容易不过。记名字记多了,心里便有些犯怵,有时候碰到自家人说起那出海的事儿,他们都是一脸忌讳地打断了,生怕他们继续往下说。说多了,到时候说不定连他们家也被记上去了。
两月过去后,大魏同花剌子模的商道也打通了。
这商道是赵元邑执意打通的,且皇上也想要通过这条商道加深对花剌子模的控制,是以这事儿进展得格外顺利。大魏在花剌子模的驿站已经建好,每一个驿站都有朝廷的兵马驻守,往来商队皆要接受大魏官府的排查。
花剌子模境内的百姓对这驿站的设置也并无不满,相反,大魏能开放互市,甚至允许他们这边的商人来大魏自由经商就已经让他们感恩了。甚至他们作为附属国的百姓,还能在大魏拿到临时户籍,这可是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呢。至于与之相对的,他们花剌子模的诸多法律条款也改了,改成与大魏差不多的,对此,百姓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对他们来说只要让他们自由经商,只要少收商税,那什么都可以牺牲。
花剌子模这边不断有商人来大魏做生意,大魏的商人见到这般商机也都起了心思了,往西的那条商路上,每日都有大魏雇佣的商队途径花剌子模的驿站,将大魏的东西运往更西方的国家,同那边的人做生意。
经商的人多了,这商税自然也就收的多了,虽说皇上现在不缺钱,不过在他心里商人跟农民毕竟是不一样的,他会给农民减税,却不会给商人减税。
毕竟这商税比起他们挣的钱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皇上担心这些人一有钱了就想着买地,这样的话土地兼并势必愈演愈烈,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到别处去。
父子俩这不又商议了一番,在赵元邑的劝说之下,皇上也觉得让大商贾们将钱投到海船上是个好主意。
只要不留在大魏,不会对土地有影响,一切都好说。
没过多少日子,朝廷便又推出了一系列发令,允许民间私自制作海船,将船作为私产,与土地同等重要。只是这些船造好之后得官府登记造册,只有官府登记挂牌的船才可以自由出入大魏。另外还有诸多规定,都与出海有关。条令虽多,可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如今朝廷对于出海一事,并不排斥。
赵元邑还想要让他们出钱开厂,无奈如今的蒸汽机还没有做出来,仍在尝试,估摸着再要大半年才行。
赶在年关前,赵元邑的海船终于造好了五艘。
有了前头的经验在,后头造起船来就快了许多了。只这么五艘船下海肯定是不够的,少说也得十来艘才比较安全。 ↑返回顶部↑
他们如今只有老老实实做事的份。
殿下这回让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再容易不过。记名字记多了,心里便有些犯怵,有时候碰到自家人说起那出海的事儿,他们都是一脸忌讳地打断了,生怕他们继续往下说。说多了,到时候说不定连他们家也被记上去了。
两月过去后,大魏同花剌子模的商道也打通了。
这商道是赵元邑执意打通的,且皇上也想要通过这条商道加深对花剌子模的控制,是以这事儿进展得格外顺利。大魏在花剌子模的驿站已经建好,每一个驿站都有朝廷的兵马驻守,往来商队皆要接受大魏官府的排查。
花剌子模境内的百姓对这驿站的设置也并无不满,相反,大魏能开放互市,甚至允许他们这边的商人来大魏自由经商就已经让他们感恩了。甚至他们作为附属国的百姓,还能在大魏拿到临时户籍,这可是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呢。至于与之相对的,他们花剌子模的诸多法律条款也改了,改成与大魏差不多的,对此,百姓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对他们来说只要让他们自由经商,只要少收商税,那什么都可以牺牲。
花剌子模这边不断有商人来大魏做生意,大魏的商人见到这般商机也都起了心思了,往西的那条商路上,每日都有大魏雇佣的商队途径花剌子模的驿站,将大魏的东西运往更西方的国家,同那边的人做生意。
经商的人多了,这商税自然也就收的多了,虽说皇上现在不缺钱,不过在他心里商人跟农民毕竟是不一样的,他会给农民减税,却不会给商人减税。
毕竟这商税比起他们挣的钱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皇上担心这些人一有钱了就想着买地,这样的话土地兼并势必愈演愈烈,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到别处去。
父子俩这不又商议了一番,在赵元邑的劝说之下,皇上也觉得让大商贾们将钱投到海船上是个好主意。
只要不留在大魏,不会对土地有影响,一切都好说。
没过多少日子,朝廷便又推出了一系列发令,允许民间私自制作海船,将船作为私产,与土地同等重要。只是这些船造好之后得官府登记造册,只有官府登记挂牌的船才可以自由出入大魏。另外还有诸多规定,都与出海有关。条令虽多,可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如今朝廷对于出海一事,并不排斥。
赵元邑还想要让他们出钱开厂,无奈如今的蒸汽机还没有做出来,仍在尝试,估摸着再要大半年才行。
赶在年关前,赵元邑的海船终于造好了五艘。
有了前头的经验在,后头造起船来就快了许多了。只这么五艘船下海肯定是不够的,少说也得十来艘才比较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