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1)
当地公安人员在排查中,发现杨新海至少有五个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一是年龄相符,在25-40岁之间;二是身高相符,在160-167米之间;三是经历相符,曾于1995-2001年8月的时间段内,因入室盗窃、抢劫、强奸被劳改、劳教过;四是家庭环境相符,家庭经济条件差,熟悉农村生活和环境,长期有家不归;五是性格相符,内向、孤僻,有作案前科。于是,杨新海被列入了重点排查对象。但参与排查的人员始终没有见到杨新海,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踪迹。
当地公安机关曾多次找到杨新海的父亲杨俊关家,要求其提供杨新海的具体情况,但由于杨新海多年有家不归,与家里基本上失去联系,杨俊关确实无法说出他的确切去向。但杨新海的重大嫌疑又排除不了,当地公安机关只好把杨俊关拉去进行抽血检验。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各人的DNA图谱也各不相同,虽然是父与子,但DNA图谱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杨俊关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确定杨新海就是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案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003年3月初,杨新海在西华县迟营乡胡桥村制造了一起灭门惨案后,很快来到周口市。他在市郊的一个小旅馆住下,就到街上去买羊肉串吃。他一下买了5串羊肉串,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忽然,他发现街对面的墙上贴了一张通缉令,职业犯罪的习惯,使他对这类东西很感兴趣,不禁走了过去,想看看在通缉什么人。
这一看令杨新海吃了一惊,原来正是通缉豫南地区"8·15"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的。
虽然案件还没有侦破,但刑侦专家们已对案犯的画像已经清晰地描述出来。杨新海默默地念道:"犯罪嫌疑人为1人,男性,年龄在25-40岁左右,身高160-167米,体态中等偏瘦,中体八字步。家庭经济条件差、性格孤僻、内向、有前科或是有作案史。该犯罪嫌疑人熟悉农村生活和环境。长期有家不归或无家可归,流窜于农村地区、昼伏夜出,平时单身活动,游村串户。"念着念着,他忘记了吃手中的羊肉串,感觉到脊背上一阵阵发凉,他意识到自己已身处危险之中,好像周围的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他觉得,警方对自己的形象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述太像了,如果此刻身旁正好有一名刑侦高手,一眼就能看出他就是那个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他不敢再在通缉令前多呆一分钟,害怕遇到警惕性高的人,把他识别出来。他偷偷地回转头往四周看了看,见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并没有多少人特别注意这个通缉令,更没有人注意到他,他一边吃着羊肉串,一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警方对杨新海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他胆战心寒。而警方也认识到了杨新海是一个难斗的对手,难斗就难斗在他的作案不循常理,作案目标不定,作案时间不定,作案地点不定,作案动机不明,因此侵害的对象也不确定。另外,他的行踪也飘忽不定,一忽儿向东,一忽儿向西,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在四乡游走中,只要发现他认为合适的机会,就突然杀人作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杀人狂。
杨新海所杀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熟睡中遭侵害的,杨新海像在劳改场里砸石头一样地砸他们,他们来不及有任何的反抗,因此,杨新海作案的现场,受害人基本没有留下反抗的迹象。这都是一些无辜的人,他们头天晚上睡去时,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有的还对第二天要做的事作过安排,但一觉睡去,就死在了杨新海的锤下,再也没有醒来。但作案中稍微遇到反抗,杨新海就会惊惶失措,即使是在准备作案时被村里人发现,只要大喝一声,他也会仓惶逃走。
还有一个就是杨新海作案是昼伏夜出,单打独干,往往是到一个地方以后,先踩点,踩完点后晚上进去,一旦作案得手,迅速撤离现场,而且在撤离时不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完全是徒步,在黑夜中自己一口气走几十里路,当公安机关合围过去以后他已经逃出了包围圈。
还有一个就是他没有职业,社会的控制能力对他不起作用。他很早就离开家乡,在各省流窜,自由度很大,因此抓捕他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加上在前期杨新海四处流窜作案,而各地的警方都是各自为政,各守一方,让杨新海钻了警方的这一个空子,一直对他无迹可循。
后来,即使杨新海在沧州市落网,也还是存在着偶然因素的。但这与沧州市公安机关警惕性高、部署严密分不开。一位参与抓获杨新海的民警说,他觉得抓到杨新海和抓到一名普通的罪犯并没有什么区别,感觉都是一样的,这都是警察的职责,尽管他杀的人多,作案的时间长,他也只是一个犯罪分子而已,我们警察的天职就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但这位警察说,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杨新海杀了60多人后才被抓住,这不能不说是有些警察的失职。"60多条鲜活的生命啊,都在睡梦中死在了犯罪分子的铁锤下,这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耻辱!"他说,他为此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觉得愧对那60多个无辜的冤魂。
看到大街上到处都贴出了《8·15系列杀人案宣传提纲》,他开始害怕了,心想在河南这块地方是蹲不住了,想必山东、河北一带查得松,得赶快往那边转移。但在转移途中,他仍在寻找作案机会,一户刚刚扒掉旧房,准备翻盖新房的村民无端遭祸。 ↑返回顶部↑
当地公安机关曾多次找到杨新海的父亲杨俊关家,要求其提供杨新海的具体情况,但由于杨新海多年有家不归,与家里基本上失去联系,杨俊关确实无法说出他的确切去向。但杨新海的重大嫌疑又排除不了,当地公安机关只好把杨俊关拉去进行抽血检验。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各人的DNA图谱也各不相同,虽然是父与子,但DNA图谱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对杨俊关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确定杨新海就是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案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003年3月初,杨新海在西华县迟营乡胡桥村制造了一起灭门惨案后,很快来到周口市。他在市郊的一个小旅馆住下,就到街上去买羊肉串吃。他一下买了5串羊肉串,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忽然,他发现街对面的墙上贴了一张通缉令,职业犯罪的习惯,使他对这类东西很感兴趣,不禁走了过去,想看看在通缉什么人。
这一看令杨新海吃了一惊,原来正是通缉豫南地区"8·15"系列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的。
虽然案件还没有侦破,但刑侦专家们已对案犯的画像已经清晰地描述出来。杨新海默默地念道:"犯罪嫌疑人为1人,男性,年龄在25-40岁左右,身高160-167米,体态中等偏瘦,中体八字步。家庭经济条件差、性格孤僻、内向、有前科或是有作案史。该犯罪嫌疑人熟悉农村生活和环境。长期有家不归或无家可归,流窜于农村地区、昼伏夜出,平时单身活动,游村串户。"念着念着,他忘记了吃手中的羊肉串,感觉到脊背上一阵阵发凉,他意识到自己已身处危险之中,好像周围的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他觉得,警方对自己的形象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述太像了,如果此刻身旁正好有一名刑侦高手,一眼就能看出他就是那个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他不敢再在通缉令前多呆一分钟,害怕遇到警惕性高的人,把他识别出来。他偷偷地回转头往四周看了看,见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并没有多少人特别注意这个通缉令,更没有人注意到他,他一边吃着羊肉串,一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警方对杨新海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他胆战心寒。而警方也认识到了杨新海是一个难斗的对手,难斗就难斗在他的作案不循常理,作案目标不定,作案时间不定,作案地点不定,作案动机不明,因此侵害的对象也不确定。另外,他的行踪也飘忽不定,一忽儿向东,一忽儿向西,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在四乡游走中,只要发现他认为合适的机会,就突然杀人作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杀人狂。
杨新海所杀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熟睡中遭侵害的,杨新海像在劳改场里砸石头一样地砸他们,他们来不及有任何的反抗,因此,杨新海作案的现场,受害人基本没有留下反抗的迹象。这都是一些无辜的人,他们头天晚上睡去时,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有的还对第二天要做的事作过安排,但一觉睡去,就死在了杨新海的锤下,再也没有醒来。但作案中稍微遇到反抗,杨新海就会惊惶失措,即使是在准备作案时被村里人发现,只要大喝一声,他也会仓惶逃走。
还有一个就是杨新海作案是昼伏夜出,单打独干,往往是到一个地方以后,先踩点,踩完点后晚上进去,一旦作案得手,迅速撤离现场,而且在撤离时不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完全是徒步,在黑夜中自己一口气走几十里路,当公安机关合围过去以后他已经逃出了包围圈。
还有一个就是他没有职业,社会的控制能力对他不起作用。他很早就离开家乡,在各省流窜,自由度很大,因此抓捕他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加上在前期杨新海四处流窜作案,而各地的警方都是各自为政,各守一方,让杨新海钻了警方的这一个空子,一直对他无迹可循。
后来,即使杨新海在沧州市落网,也还是存在着偶然因素的。但这与沧州市公安机关警惕性高、部署严密分不开。一位参与抓获杨新海的民警说,他觉得抓到杨新海和抓到一名普通的罪犯并没有什么区别,感觉都是一样的,这都是警察的职责,尽管他杀的人多,作案的时间长,他也只是一个犯罪分子而已,我们警察的天职就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但这位警察说,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杨新海杀了60多人后才被抓住,这不能不说是有些警察的失职。"60多条鲜活的生命啊,都在睡梦中死在了犯罪分子的铁锤下,这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耻辱!"他说,他为此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觉得愧对那60多个无辜的冤魂。
看到大街上到处都贴出了《8·15系列杀人案宣传提纲》,他开始害怕了,心想在河南这块地方是蹲不住了,想必山东、河北一带查得松,得赶快往那边转移。但在转移途中,他仍在寻找作案机会,一户刚刚扒掉旧房,准备翻盖新房的村民无端遭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