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男青年不甘眼光永远局限在小小的德感坝,他要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开阔眼界。终于,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晚上,男青年挎着一个牛仔包,登上了南行的火车。

  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多雾的四川盆地。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

  再后来,男青年漂泊到了刚宣布建省的海南岛。

  登上海南岛的第一天,最让男青年惊奇万分的是阳光如千万根银针般地扎下来,皮肤有一种打火罐似的爆裂痛楚。海南岛上的阳光跟他过去的生活环境四川盆地见到的日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四川,每当阳光穿过厚重的雾霭时,原本睡意十足的黄狗会兴奋地跳跃起来,汪汪的狗吠声中饱含着对阳光灿烂的歌唱,甚而,那些瘫痪在床上多年的患者,都会双眼定定地勾扯住屋外阳光透明的脚趾,用渴盼的颤声提出“到外面晒晒太阳”的要求。在多雾的地方,在男青年的视野里,全世界人民都在歌颂阳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那些日子,正是百万大军闯海南,只见一船接一船的闯海者蜂拥而来,人人都怀着一份梦想,渴望在海南岛上找到金矿。

  男青年到达海南岛的第四天就发现情况不妙了,一则他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二则上岛的人日渐增多,各家旅店的住宿费也相应地水涨船高。现在不要说回去,再过两天恐怕连住宿的钱也没有了。他曾亲眼看到一位从黑龙江远赴海岛的大学生睡在公园旁的一棵椰子树下饿得奄奄一息。当年,在海南岛,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万分忧愁的男青年走进了《天涯》杂志社。能够做一名编务人员,给杂志社拆拆信封,他就知足了。在杂志社,主编冯秀枚女士接待了他。可是,对于身揣高中毕业证书的男青年来说,求职肯定失败。也许男青年的言谈举止给冯秀枚留下了好印象,就在他失望时,冯秀枚关切地问他:“你过去来过这儿吗?”见他摇摇头,冯秀枚从另一间屋子里找了一本薄薄的书《美丽的宝岛》送给他。冯秀枚的本意是让男青年通过这本小书先从理论上了解海南岛,思想上有了充分的准备后,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附录:中国“欢”姓第一人(3)

  告别了冯秀枚,回到旅店,他开始阅读这本类似旅行册之类的小书。不经意间,他翻到版权页,看到这本由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居然印了数万册,而且出版时间已经有三年了。他想,在海南岛没有建省以前,这本书的销路肯定不好——本地读者少,外地人到岛上,似乎又很难专程到书店购买这样一本书。分析的结果,这本书很有可能堆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现在蜂拥上岛闯世界的百万大军中,如同他一样两眼一抹黑的人不是大有人在么,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这样一本指点迷津的书意味着什么呢?

  男青年终于发现了一个商机。那天晚上,他兴奋得一夜无眠。

  第二天,男青年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包租着一辆三轮车,将那本小册子一堆又一堆地运到秀英港。面对那些一潮又一潮地涌上岸来的闯海者,他一咬牙,将定价只有二角五分一本的小书抬到五元钱一本。男青年双手拢到嘴前成喇叭状,望着那些刚下海轮的旅客,扯开嗓门说:“第一次到海南岛的朋友们请注意,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听这话,旅客停住脚步,纷纷将头转向男青年,好奇地打量着他。男青年一见这情形,立刻眉飞色舞,大声说道:“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美丽的黎族姑娘鹿回头……总之,因为爱天之涯地之角,所以,我才一鼓作气跑到海南岛。”顿了顿,他话锋一转,“可是,朋友们,你们对海南岛了解多少?”说到这里,他指着身边一位满脸倦容、身背旅行包的女青年,“请问这位小姐,你是哪儿人?”

  女青年答道:“西安。”

  “第一次到海南岛?”

  “第一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