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文章的最后,林仙仙以:“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作为结尾。

  愣是听得许多人喉间一哽,忍耐多时的泪意终究还是涌上了眼眶。

  给小礼堂守门的服务生小哥更是不停的拿手拭泪,但眼泪却依旧源源不绝的往出涌。

  许多人都是一边蹭眼泪,一边给林仙仙鼓掌,会后,各省的作协领导纷纷与G省领导感叹,你们G省的新人,可当真是后浪汹涌啊!

  而林仙仙的这篇文章,最后还是被京报和京作协给收入了囊中,不过她走的是优秀文章的路数,虽也是借了些作协的□□,但和那两篇的性质还是有所不同的,再一个,这个时段,京报10.2日的版面都已经定下来了,甚至进入了印刷流程,所以林仙仙这一篇文章的选入,并不会侵占到另外两篇的利益,虽然比较是在所难免的。

  但那两位前辈的水平也都在那儿呢,三篇文章各有各的优秀,放在一起颇有些百花齐放之感,所以比一比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更像是成就了一番G省文坛欣欣向荣的美谈。

  而被林仙仙的作品惊艳到了的编辑们,在追寻她的作品时,顺理成章的挖掘到了她的军人集,林仙仙的英雄小传因此而在京报上博得了一个专栏,甚至已经有出版社打算联系林仙仙,将她的文章集册出版了。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当下只能说,林仙仙凭借着这一篇直抒胸臆的文章,在国内文坛为自己闯下了一席名号。

  而她的那句‘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宣言,更是因其壮怀激烈的情绪,和对祖国深爱的表达,而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一册专门总结名人名言的书籍中,这句话与徐梦圆的署名赫然在列,林仙仙知道后,还特意致电出版社,说明了这句话也是她从别处听来的,坚持将这句话的署名给改成了佚名,因为这句话最早并非出自她口,她只是它在这个世界的传播者而已。

  出版社在再版的书册中,还特别为此事写了一个小传,将为这句话第一个唱名的人,落在了林仙仙的身上。

  彼时林仙仙擅于写人的名号已经在文坛中传开,一提到写人写得好的作家,G省的圆梦一客(林仙仙的笔名),绝对是名声赫赫的,而这种名号,到了□□十年代的时候,更是演变成了若论写人,北有XXX,南有圆梦一客的顺口溜,当然,这种顺口溜大多流行于中学的学生之间。

  而彼时,文坛对林仙仙的普遍评价,则是擅写人更擅传情。

  扯远了,回到当下,林仙仙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在同事中赢得了尊重,在各种恭贺和读后感的交流围绕中,林仙仙好不容易才能脱身,跑到传达室去给曲天磊打电话。

  “喂。”曲天磊的声音自电话那头传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