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1 / 1)
元成婚礼之后,元湘问徐若媛有何打算,是留在宫里还是接着告假,徐若媛跪下了,说还想告假:徐侍郎被弹劾贪污受贿,查证下来,徐侍郎虽有账目不清,却非私用,姑可不究,然范氏与徐兴祖受贿、索贿却是数目巨大,且或被挥霍,或被范氏转赠娘家亲戚以摆谱、炫耀,追偿无门,徐兴祖把主意打到了林弄影身上,想靠林家的财产先退赔了,先免了牢狱之灾,林弄影哪里肯,每日指着范氏母子的鼻子詈骂不已。如今徐侍郎要休了范氏,林弄影要与徐兴祖和离,她若不家去,她母亲怕就没有活路了。公主若能念在她朝夕相伴尽心尽力的份上,求公主先留着她的教习之位,给她留些体面,等家里的事了了,她便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公主的恩惠,说罢啼哭不已。元湘见此自是恻隐,过后求了仁慧皇后,让她出宫了。
徐若媛此时可说是走投无路了,却忽遇转机:赴京贺婚的南诏新王上表,指名求娶她为王妃,徐侍郎得知,当堂允了。徐若媛听得消息,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范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她,道这是唯一的法子,南诏王许的聘礼,足够填亏空,况且她以后就是王妃了,何等荣耀,徐兴祖也一口一个好妹妹地求,道你若答应了,便救了哥哥一命,哥哥有生之年,都对你感恩戴德,徐侍郎则铁青着脸坐在一旁,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且思量。”徐若媛思来想去,万念俱灰,最终点头,“我嫁。”
嘉德三十二年七月初八,徐若媛嫁于南诏王为妃——为便于旅途起居,在京中行了婚礼才登程。南诏王以驿馆为府,迎娶徐若媛,安王元信和乐平公主到场为贺,也算是给足了徐家面子。徐家用聘礼退赔了赃银,皇家未再深究,徐兴祖的编修之位却是保不住,又回到一介布衣;徐侍郎官职未动,明眼人都知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顶了,他孜孜以求的尚书之位,终究是与他无缘,而范氏,在徐若媛远嫁后,被徐侍郎勒令佛堂清修,曾经的两年煊赫,忽如一梦了。
后来这些事,德琳是听瑶筝说起的,听时忽然想到旧年在听松轩,元俭弹琴解说凤翥那回,说“那两道琴音不应是友,而是……对手,意图与凤凰分庭抗礼的”,不由想到了自家和徐若媛,颇多感慨。
徐若媛离宫前,她们单独见过一面,在彤辉宫的偏殿:徐若媛向仁慧皇后、乐平公主辞行出宫,她在场,徐若媛要退出去时,忽请求与太子妃单独说几句话。她诧异,可还是请仁慧皇后俯允了。
那日徐若媛说了许多话,说“看我今日下场,太子妃一定极其痛快吧?”说“人人都说我不如您,果真没有错,谁能像您这样子?什么都装在心里,明明得意得要命,还能装出若无其事,我拿什么跟您比?”“您或嗤笑我为何要比,您可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是,您高高在上惯了,从前位列‘京城双姝’,如今是众所瞩目的太子妃,如何能知道我的苦?”说到将为南诏王妃,也是说“藩王小国,有何可羡?再说谁不知我是被家里推出去以保平安的,背地里不知多少人在看我的笑话”——她心中大约太多憋屈,即将远离,再不说便就永无机会,是以要一吐为快。
德琳听着她说,等她说无可说了,心平气和问她,“若非依仗着即将是南诏王妃的身份,你可有胆气说这些?”既是仗着这身份得以立足、得以逾矩,又何以对此含怨不屑?见徐若媛面色青白不定,方又道,“你说高处,你又何尝不在旁人的高处?你的出身、才貌乃至姻缘,是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人,穷此一生,梦寐以求都无法拥有的,若你心安,自可悠然欢愉,若心无所止,则惶惶永无宁日。好比孔雀,安于是孔雀,则出类拔萃足令百鸟相随,自是一番绚烂气象,若定要以凤凰为念,执迷不悟,则休论孔雀的富贵,只怕连锦雉般安然山林都不能够了。”
徐若媛听罢,长久无言,似有所悟,似犹不甘——她许多年来,都以德琳为对手,奋力追赶,试图超越,难偿所愿,自怨自艾,其间酸苦,难与人言,猛听得“你又何尝不在旁人的高处”,顿时百感交集。无话可说,只得默然告退,却在转身之际,听得德琳在身后道,“你这远嫁,很好:时时与你比照,我也很是辛苦,往后倒是高枕无忧了。”惊极回头,德琳却已他顾。
徐若媛去后,绿菱不以为然,说“娘娘您为何那么说?从前到如今,您何曾和她比过?”德琳浅笑,说“不过一句话,若能令她心中好过,那就令她好过些吧。”元成过后听说,也是诧异,不解德琳为何如此——徐若媛所为,他记忆犹新。德琳睨他。见他茫然,不由摇头,说“她此去是藩国王妃,若对故国有恨,怕会成了隐忧……,你做什么?”推着元成叫他老实坐好。
元成偷香得手,看着她笑,说“你如此为我着想,我怎能不谢你?”他倒不怕徐若媛会如何,否则他和嘉德帝也不会允婚。他得意的是能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太子妃,委实三生之幸。
这年七月中的时候,德琳诊出孕信,恰逢嘉德帝龙诞前夕,皇家喜悦可想而知,宫中、别苑的赏赐,一天天不重样儿地送往东宫,德琳不得不两处谢恩,请长辈们都镇定些,方算是劝住了。仁慧皇后当时笑,说按日子推算,这孩儿该来年三月生,不知能不能和他(她)父王一个生辰。结果,大约是承了皇后娘娘的吉言,德琳的长子还真就在嘉德三十三年的三月十六降生。嘉德帝赐名元亨。 ↑返回顶部↑
徐若媛此时可说是走投无路了,却忽遇转机:赴京贺婚的南诏新王上表,指名求娶她为王妃,徐侍郎得知,当堂允了。徐若媛听得消息,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范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她,道这是唯一的法子,南诏王许的聘礼,足够填亏空,况且她以后就是王妃了,何等荣耀,徐兴祖也一口一个好妹妹地求,道你若答应了,便救了哥哥一命,哥哥有生之年,都对你感恩戴德,徐侍郎则铁青着脸坐在一旁,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且思量。”徐若媛思来想去,万念俱灰,最终点头,“我嫁。”
嘉德三十二年七月初八,徐若媛嫁于南诏王为妃——为便于旅途起居,在京中行了婚礼才登程。南诏王以驿馆为府,迎娶徐若媛,安王元信和乐平公主到场为贺,也算是给足了徐家面子。徐家用聘礼退赔了赃银,皇家未再深究,徐兴祖的编修之位却是保不住,又回到一介布衣;徐侍郎官职未动,明眼人都知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顶了,他孜孜以求的尚书之位,终究是与他无缘,而范氏,在徐若媛远嫁后,被徐侍郎勒令佛堂清修,曾经的两年煊赫,忽如一梦了。
后来这些事,德琳是听瑶筝说起的,听时忽然想到旧年在听松轩,元俭弹琴解说凤翥那回,说“那两道琴音不应是友,而是……对手,意图与凤凰分庭抗礼的”,不由想到了自家和徐若媛,颇多感慨。
徐若媛离宫前,她们单独见过一面,在彤辉宫的偏殿:徐若媛向仁慧皇后、乐平公主辞行出宫,她在场,徐若媛要退出去时,忽请求与太子妃单独说几句话。她诧异,可还是请仁慧皇后俯允了。
那日徐若媛说了许多话,说“看我今日下场,太子妃一定极其痛快吧?”说“人人都说我不如您,果真没有错,谁能像您这样子?什么都装在心里,明明得意得要命,还能装出若无其事,我拿什么跟您比?”“您或嗤笑我为何要比,您可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是,您高高在上惯了,从前位列‘京城双姝’,如今是众所瞩目的太子妃,如何能知道我的苦?”说到将为南诏王妃,也是说“藩王小国,有何可羡?再说谁不知我是被家里推出去以保平安的,背地里不知多少人在看我的笑话”——她心中大约太多憋屈,即将远离,再不说便就永无机会,是以要一吐为快。
德琳听着她说,等她说无可说了,心平气和问她,“若非依仗着即将是南诏王妃的身份,你可有胆气说这些?”既是仗着这身份得以立足、得以逾矩,又何以对此含怨不屑?见徐若媛面色青白不定,方又道,“你说高处,你又何尝不在旁人的高处?你的出身、才貌乃至姻缘,是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人,穷此一生,梦寐以求都无法拥有的,若你心安,自可悠然欢愉,若心无所止,则惶惶永无宁日。好比孔雀,安于是孔雀,则出类拔萃足令百鸟相随,自是一番绚烂气象,若定要以凤凰为念,执迷不悟,则休论孔雀的富贵,只怕连锦雉般安然山林都不能够了。”
徐若媛听罢,长久无言,似有所悟,似犹不甘——她许多年来,都以德琳为对手,奋力追赶,试图超越,难偿所愿,自怨自艾,其间酸苦,难与人言,猛听得“你又何尝不在旁人的高处”,顿时百感交集。无话可说,只得默然告退,却在转身之际,听得德琳在身后道,“你这远嫁,很好:时时与你比照,我也很是辛苦,往后倒是高枕无忧了。”惊极回头,德琳却已他顾。
徐若媛去后,绿菱不以为然,说“娘娘您为何那么说?从前到如今,您何曾和她比过?”德琳浅笑,说“不过一句话,若能令她心中好过,那就令她好过些吧。”元成过后听说,也是诧异,不解德琳为何如此——徐若媛所为,他记忆犹新。德琳睨他。见他茫然,不由摇头,说“她此去是藩国王妃,若对故国有恨,怕会成了隐忧……,你做什么?”推着元成叫他老实坐好。
元成偷香得手,看着她笑,说“你如此为我着想,我怎能不谢你?”他倒不怕徐若媛会如何,否则他和嘉德帝也不会允婚。他得意的是能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太子妃,委实三生之幸。
这年七月中的时候,德琳诊出孕信,恰逢嘉德帝龙诞前夕,皇家喜悦可想而知,宫中、别苑的赏赐,一天天不重样儿地送往东宫,德琳不得不两处谢恩,请长辈们都镇定些,方算是劝住了。仁慧皇后当时笑,说按日子推算,这孩儿该来年三月生,不知能不能和他(她)父王一个生辰。结果,大约是承了皇后娘娘的吉言,德琳的长子还真就在嘉德三十三年的三月十六降生。嘉德帝赐名元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