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7)
第125章 一代明臣
满朝廷的官员们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无量,但是真当蔡思瑾以四十岁的年龄当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时, 还是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无他, 实乃蔡思瑾的外放历练较少而已。
先皇当时任命沈子安做从二品的户部侍郎时, 他也年轻得很,而且他这个户部侍郎上面并未有一个顶头上司, 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后的户部尚书了,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担任了辽东省总督,做过一省大员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必然先外放为一省总督,再不济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学政啊。虽然张思晨的年龄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实他的资历却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也不会掀起如今日这般的轩然大波。
再对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资历, 有什么?简直少得可怜,就有三年应天府知府的外放经历, 然后再有三年巡河御史的经历,就没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 可也要按照资历慢慢将他推上去吧?你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乐意了。起码也让他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几年啊, 哪儿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从二品的官职外放一省总督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若是皇上遵循守旧,他也可以让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后再将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书的位置。可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谢正卿已经五十八岁了,两年后就要致仕了,若是将蔡思瑾外放成为一省总督,两年后能不能及时回来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也不可能以从二品的官职直接跳一级去接谢正卿的从一品首辅之职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让蔡思瑾现在坐稳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位置,为他两年后接任首辅做准备。况且入阁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资历,但是谁能说巡河御史不是外放的官员呢?这是一个新职位,皇上说这个位置的经历与一省总督相当,那就是相当,并无先例可循啊。
就这样,蔡思瑾没当几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着他如何治理刑部,等着他出错,等着看他的笑话。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里就做过多年的县令、知府,处理过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与刑部之间很熟稔,而且对大晏律例了解至极。这辈子也有在御史台会审司工作的经历,那个时候更是与刑部打过很多次交道,对于死刑复审的案件尤其处理得得心应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还有两个极为有用的技能,一个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没有说谎;还有一个舌灿莲花,不仅可以让人改变想法,还有一定几率让人犯当廷说出真话,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种疑点,保证勿枉勿纵。
于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直接审出了好几个冤案,在民间隐隐有了“青天”之名。
他们无不摇头叹息,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对蔡思瑾这个人的才学、能力佩服不已,觉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误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没有皇上的“侍讲”这样的经历,不依靠裙带关系,也足以成为主宰大晏朝官场的存在。
↑返回顶部↑
满朝廷的官员们都知道皇上器重蔡思瑾, 也知道蔡思瑾前途无量,但是真当蔡思瑾以四十岁的年龄当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时, 还是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无他, 实乃蔡思瑾的外放历练较少而已。
先皇当时任命沈子安做从二品的户部侍郎时, 他也年轻得很,而且他这个户部侍郎上面并未有一个顶头上司, 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日后的户部尚书了,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担任了辽东省总督,做过一省大员了啊。
一般朝廷重臣想要入主六部中的某一部,必然先外放为一省总督,再不济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或者学政啊。虽然张思晨的年龄比蔡思瑾要小, 但是其实他的资历却要比蔡思瑾老到,皇上便是立即将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也不会掀起如今日这般的轩然大波。
再对比一下蔡思瑾的外放资历, 有什么?简直少得可怜,就有三年应天府知府的外放经历, 然后再有三年巡河御史的经历,就没有了!
皇上,都知道你其中蔡思瑾, 可也要按照资历慢慢将他推上去吧?你这一下子忽然不按照牌理出牌, 大家自然都不乐意了。起码也让他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熬几年啊, 哪儿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身居高位呢?
以从二品的官职外放一省总督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若是皇上遵循守旧,他也可以让蔡思瑾先外放一任, 然后再将他提到六部其中某部尚书的位置。可是现在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谢正卿已经五十八岁了,两年后就要致仕了,若是将蔡思瑾外放成为一省总督,两年后能不能及时回来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也不可能以从二品的官职直接跳一级去接谢正卿的从一品首辅之职啊。
所以,皇上拿定了主意要让蔡思瑾现在坐稳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位置,为他两年后接任首辅做准备。况且入阁前一定要有外放的资历,但是谁能说巡河御史不是外放的官员呢?这是一个新职位,皇上说这个位置的经历与一省总督相当,那就是相当,并无先例可循啊。
就这样,蔡思瑾没当几天刑部侍郎就被皇上推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外人都冷眼看着他如何治理刑部,等着他出错,等着看他的笑话。
哪不知蔡思瑾前世里就做过多年的县令、知府,处理过很多刑事、民事的案件,与刑部之间很熟稔,而且对大晏律例了解至极。这辈子也有在御史台会审司工作的经历,那个时候更是与刑部打过很多次交道,对于死刑复审的案件尤其处理得得心应手,此番接掌刑部,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还有两个极为有用的技能,一个明察秋毫,可是知道人犯到底有没有说谎;还有一个舌灿莲花,不仅可以让人改变想法,还有一定几率让人犯当廷说出真话,有他在的案子,自然能查明各种疑点,保证勿枉勿纵。
于是,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的就是蔡思瑾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刑部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直接审出了好几个冤案,在民间隐隐有了“青天”之名。
他们无不摇头叹息,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也对蔡思瑾这个人的才学、能力佩服不已,觉得他以前真是被耽误了,以他的能力,便是没有皇上的“侍讲”这样的经历,不依靠裙带关系,也足以成为主宰大晏朝官场的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