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6 / 7)
先时旁人再怎么议论自己篡夺皇位,行事残暴,寒继半点不放在心上,可是竟然有人如此攻讦黛玉,寒继那暴脾气就忍不了啦。
寒继发起脾气来可是了不得的,他倒是也没得心思和那些言官理论,言官不是让他充盈后宫么?那他就先给言官充盈后院,将那群宫中的舞姬每家赏了两个。那些留了女儿不嫁的人家,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就想把女儿往宫里送,寒继见状也做起了媒婆,拿了名册东指一下,西指一下,也不管才学品貌,这就算牵了红线了。
众臣见状,直道寒继昏庸,寒继冷冷笑了。
“朕不过是没按着你们的心意行事,这就叫做昏庸了,如朕这样的昏君自然是绝后最好,诸位大臣说说可是如此?”
这一干大臣才想起来,寒继刚刚上位那时是个心狠手辣雷厉风行的主儿,这一两年来寒继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这些言官一来二去,就忘了这茬儿,连忙跪下跪求开恩,是他们失言了。
“就算朕今后无出,皇家还有别的子孙,若是朕何处做得不好了,诸位大臣说的有理,朕可以改之。但是朕的家事,奉劝诸位还是莫要掺和。”
寒继这话说出来,大臣们听了简直是□□裸的威胁,再不敢放半个屁。当然他这做皇帝的,不会那么和臣子们过不去,深知现下若是女儿家嫁得不好一辈子就毁了,也不顾金口玉言,只说自己先时说笑而已,诸位大臣可要为儿女仔细挑了好人家,至于舞姬自然也不会再赏了。
后宫只有一个黛玉,那叫一个省钱啊!寒继想到这里,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对了。黛玉也没得那么些闲心,劝寒继纳小,平白给自己添堵,寒继作为天子,连宠个女子都要被人辖制,这样也太不像话了。
黛玉在宫中也没闲着,宫里藏书之多,都够她翻上一辈子了,然有些古籍孤本,放在宫中书库里发霉,还不如拿了出来,让天下人品读。黛玉便组织人抄了古本,雕板印刷,光是卖书就赚了好大一笔银子,连寒继这个当皇帝都心悦诚服,这等发家的法子,倒是比收取赋税还好些。
黛玉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为了不让外面的人哄抬书架,特地搬了寒继这大靠山,也用上了皇后的名头,出版的书一律统一订价,专店销售,薄利多销,尽量让那些寒门子弟也看得上书,因为此举大义,黛玉这皇后在读书人眼中比雷厉风行的寒继还得人心些。
传说民间有的地方开蒙之时除了拜孔夫子,还要为皇后娘娘祈福,因为皇后娘娘的仁义之举,很多古籍得以现世,免去了失传的厄运,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
话说贾府那边,凤姐逃脱之后就和平儿隐居乡里,最后发卖荣国府的女眷之时,凤姐花了银钱买了巧姐和惜春。好歹姐妹一场,都是荣国府的女儿家,凤姐也不愿见惜春被卖到腌臜之处。惜春得救之后遁入空门,凤姐见她冷情冷性,也懒得计较,自己带了女儿和平儿一路南下,最后在扬州城里落了脚。
二房的史湘云和王夫人都没得什么好下场,王夫人满心想着自己罪不至死,殊不知私自放贷乃是重罪,当下就判了斩立决。湘云和一干下人一起被发卖,因为是荣国府出来的奶奶,到还没有一般的奴婢卖得好,最后也不知被谁买了去。
宁荣二府的男丁尽数流放,三岁小童也不曾放过。这原本是明帝在世时的旨意,等到寒继继位,这些该流放的要么已经到了蛮荒之地,要么病死在半途,再颁旨意也没什么意义,寒继那时满脑子想着赈灾,哪里愿意在这些公卿身上再费心思。
就这么平平顺顺过了好些年,国中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东西仓里俱丰实,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寒继又开了几次恩科,招揽了一批人才,国中百废俱兴,说得上是国泰民安了。
↑返回顶部↑
寒继发起脾气来可是了不得的,他倒是也没得心思和那些言官理论,言官不是让他充盈后宫么?那他就先给言官充盈后院,将那群宫中的舞姬每家赏了两个。那些留了女儿不嫁的人家,心里有自己的算盘,就想把女儿往宫里送,寒继见状也做起了媒婆,拿了名册东指一下,西指一下,也不管才学品貌,这就算牵了红线了。
众臣见状,直道寒继昏庸,寒继冷冷笑了。
“朕不过是没按着你们的心意行事,这就叫做昏庸了,如朕这样的昏君自然是绝后最好,诸位大臣说说可是如此?”
这一干大臣才想起来,寒继刚刚上位那时是个心狠手辣雷厉风行的主儿,这一两年来寒继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这些言官一来二去,就忘了这茬儿,连忙跪下跪求开恩,是他们失言了。
“就算朕今后无出,皇家还有别的子孙,若是朕何处做得不好了,诸位大臣说的有理,朕可以改之。但是朕的家事,奉劝诸位还是莫要掺和。”
寒继这话说出来,大臣们听了简直是□□裸的威胁,再不敢放半个屁。当然他这做皇帝的,不会那么和臣子们过不去,深知现下若是女儿家嫁得不好一辈子就毁了,也不顾金口玉言,只说自己先时说笑而已,诸位大臣可要为儿女仔细挑了好人家,至于舞姬自然也不会再赏了。
后宫只有一个黛玉,那叫一个省钱啊!寒继想到这里,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对了。黛玉也没得那么些闲心,劝寒继纳小,平白给自己添堵,寒继作为天子,连宠个女子都要被人辖制,这样也太不像话了。
黛玉在宫中也没闲着,宫里藏书之多,都够她翻上一辈子了,然有些古籍孤本,放在宫中书库里发霉,还不如拿了出来,让天下人品读。黛玉便组织人抄了古本,雕板印刷,光是卖书就赚了好大一笔银子,连寒继这个当皇帝都心悦诚服,这等发家的法子,倒是比收取赋税还好些。
黛玉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为了不让外面的人哄抬书架,特地搬了寒继这大靠山,也用上了皇后的名头,出版的书一律统一订价,专店销售,薄利多销,尽量让那些寒门子弟也看得上书,因为此举大义,黛玉这皇后在读书人眼中比雷厉风行的寒继还得人心些。
传说民间有的地方开蒙之时除了拜孔夫子,还要为皇后娘娘祈福,因为皇后娘娘的仁义之举,很多古籍得以现世,免去了失传的厄运,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
话说贾府那边,凤姐逃脱之后就和平儿隐居乡里,最后发卖荣国府的女眷之时,凤姐花了银钱买了巧姐和惜春。好歹姐妹一场,都是荣国府的女儿家,凤姐也不愿见惜春被卖到腌臜之处。惜春得救之后遁入空门,凤姐见她冷情冷性,也懒得计较,自己带了女儿和平儿一路南下,最后在扬州城里落了脚。
二房的史湘云和王夫人都没得什么好下场,王夫人满心想着自己罪不至死,殊不知私自放贷乃是重罪,当下就判了斩立决。湘云和一干下人一起被发卖,因为是荣国府出来的奶奶,到还没有一般的奴婢卖得好,最后也不知被谁买了去。
宁荣二府的男丁尽数流放,三岁小童也不曾放过。这原本是明帝在世时的旨意,等到寒继继位,这些该流放的要么已经到了蛮荒之地,要么病死在半途,再颁旨意也没什么意义,寒继那时满脑子想着赈灾,哪里愿意在这些公卿身上再费心思。
就这么平平顺顺过了好些年,国中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东西仓里俱丰实,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寒继又开了几次恩科,招揽了一批人才,国中百废俱兴,说得上是国泰民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