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7)
以往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南学子,今年京城的学子争了一口气,考中了榜眼。前三甲不再是江南学子专属,这或许和之前景琮在状元阁鼓舞有关。
景琮喜欢有才的人,不在乎他们的年纪是大是小。不过,有很多大臣认为年轻人心高气盛,让他们考中只会让他们更加张扬,甚至会让他们变得猖狂,所以要打磨他们,不让他们一次就考中。
对于这种做法,景琮是不赞成的,年轻人心高气盛是正常的,恃才傲物也很正常。如果就因为这点就打击他们,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公平。有些年轻人承受不了打击,故意让他们不考中或许会磨灭他们的才华。
这些年轻人考中后,投入到工作中会遇到挫折困难,这会更有效地磨练他们的脾气和意志。
景琮喜欢用年轻人,因为他们血气方刚,敢想也敢做。而,年纪大的人,思想固执,做一件事情要思虑重重,不敢冒险,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再说,这些年纪大的官员们,需要年轻人刺激。
今年的科举考试算是圆满落幕,景琮心里也还算满意,虽然在乡试上发生了徇私舞弊,但是总的来说今年选拔出不少人才。
景琮相信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大周会变得越来越好。
用完晚膳,景琮散步来到角楼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整个紫禁城。
“小忠子,你看到了什么?”
刘尽忠听到这个问题,微微愣了愣,随即一脸恭敬地说道:“皇上,奴才看到了整个紫禁城。”角楼是紫禁城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能把整个紫禁城收入眼底。
景琮右手拿着折扇,轻轻地敲打着左手心,扬起唇角露出一抹深意地笑容:“朕看到了整个天下!”
刘尽忠听了这话,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景琮。
景琮越过紫禁城,眺望着远处,隐隐约约地听到热闹声。
“朕相信大周会变得越来越好!”他这七年,一步步清除朝中的“害虫”,渐渐改变了朝堂的风气,也改变了大臣们和文人学子们的观念,让他们做官不是为了权势和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造福百姓。
在他的带领下,他相信十年内一定能打造出大周的第二个的太平盛世。
↑返回顶部↑
景琮喜欢有才的人,不在乎他们的年纪是大是小。不过,有很多大臣认为年轻人心高气盛,让他们考中只会让他们更加张扬,甚至会让他们变得猖狂,所以要打磨他们,不让他们一次就考中。
对于这种做法,景琮是不赞成的,年轻人心高气盛是正常的,恃才傲物也很正常。如果就因为这点就打击他们,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公平。有些年轻人承受不了打击,故意让他们不考中或许会磨灭他们的才华。
这些年轻人考中后,投入到工作中会遇到挫折困难,这会更有效地磨练他们的脾气和意志。
景琮喜欢用年轻人,因为他们血气方刚,敢想也敢做。而,年纪大的人,思想固执,做一件事情要思虑重重,不敢冒险,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再说,这些年纪大的官员们,需要年轻人刺激。
今年的科举考试算是圆满落幕,景琮心里也还算满意,虽然在乡试上发生了徇私舞弊,但是总的来说今年选拔出不少人才。
景琮相信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大周会变得越来越好。
用完晚膳,景琮散步来到角楼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整个紫禁城。
“小忠子,你看到了什么?”
刘尽忠听到这个问题,微微愣了愣,随即一脸恭敬地说道:“皇上,奴才看到了整个紫禁城。”角楼是紫禁城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能把整个紫禁城收入眼底。
景琮右手拿着折扇,轻轻地敲打着左手心,扬起唇角露出一抹深意地笑容:“朕看到了整个天下!”
刘尽忠听了这话,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景琮。
景琮越过紫禁城,眺望着远处,隐隐约约地听到热闹声。
“朕相信大周会变得越来越好!”他这七年,一步步清除朝中的“害虫”,渐渐改变了朝堂的风气,也改变了大臣们和文人学子们的观念,让他们做官不是为了权势和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造福百姓。
在他的带领下,他相信十年内一定能打造出大周的第二个的太平盛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