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3 / 7)
一会儿工夫,沈歌手下已成篇。写了大概一个时辰,第一章已初步出来。
“如何?”沈歌将墨迹未干的话本递给荀飞光看。
荀飞光看着他写,此时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叹道:“善。”
沈歌现今早已不是那个在坤究县靠写话本挣饭吃的小秀才,他话本写出来,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着送至各个书斋售卖。
很快,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也着手说关于清凌卫的新故事,与此同时,不少戏班子紧锣密鼓地排有关清凌卫的戏。
短短几日,聊清凌卫的事已成南关府闲聊时的一股风潮,许多人闲下来都喜欢说上几句,有说话本上的,也有说自己听到的。
清凌卫的传说由沈歌起了个头,接着在民间飞速流传,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清凌卫的故事很快便往北边流传而去。
朝廷向来关注南关这头,尤其注意荀飞光这边的事宜,一听到清凌卫的传说,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是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势头。
据说皇帝接到密报后当场摔了杯子,气得脸红脖子粗,直喘着说道:“狼子野心!长此以来,南关知清凌卫,知荀飞光,可还知晓朕,知晓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蝉,半点声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驾,等皇帝怒气稍减,他捡起地上的奏章,低声问道:“父皇,可需将荀飞光叫回来?”
皇帝沉默一瞬,最终阴沉着脸,仍是摇头,“罢,纵使将他叫回来,清凌卫诸人也不过由明转暗。”
此话一出,朝廷的弱势尽显无疑。
荀飞光这么些年来南征北战,吃的苦不少,收获亦不少。他大燕军神的名头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绝不敢有人明着跟他唱反调。得罪别人还好,得罪这一尊杀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要搬家。
荀飞光若真狠起来,说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返回顶部↑
“如何?”沈歌将墨迹未干的话本递给荀飞光看。
荀飞光看着他写,此时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叹道:“善。”
沈歌现今早已不是那个在坤究县靠写话本挣饭吃的小秀才,他话本写出来,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着送至各个书斋售卖。
很快,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也着手说关于清凌卫的新故事,与此同时,不少戏班子紧锣密鼓地排有关清凌卫的戏。
短短几日,聊清凌卫的事已成南关府闲聊时的一股风潮,许多人闲下来都喜欢说上几句,有说话本上的,也有说自己听到的。
清凌卫的传说由沈歌起了个头,接着在民间飞速流传,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清凌卫的故事很快便往北边流传而去。
朝廷向来关注南关这头,尤其注意荀飞光这边的事宜,一听到清凌卫的传说,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是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势头。
据说皇帝接到密报后当场摔了杯子,气得脸红脖子粗,直喘着说道:“狼子野心!长此以来,南关知清凌卫,知荀飞光,可还知晓朕,知晓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蝉,半点声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驾,等皇帝怒气稍减,他捡起地上的奏章,低声问道:“父皇,可需将荀飞光叫回来?”
皇帝沉默一瞬,最终阴沉着脸,仍是摇头,“罢,纵使将他叫回来,清凌卫诸人也不过由明转暗。”
此话一出,朝廷的弱势尽显无疑。
荀飞光这么些年来南征北战,吃的苦不少,收获亦不少。他大燕军神的名头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绝不敢有人明着跟他唱反调。得罪别人还好,得罪这一尊杀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要搬家。
荀飞光若真狠起来,说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