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5 / 7)
这两人现在可是姜吴村有名的富户了,小猫子靠自己聪明的头脑与一大家子劳动力致富的。 当年丑姑就很看好他,他也没有辜负丑姑的教导。
当年宁二和丑姑离开后,她靠着自己在丑姑与宁二身边学到的本领与知识,七七八八的不知道捣鼓了多少小生意出来,再加上又跟着宁二识了不少字,在外面行走别人也越发不敢小瞧他。一来二去的,几年下来,他们家倒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了。
因此,小猫子都快成了附近的传奇人物。他家现在不仅盖了几间大砖瓦屋,兄弟们都各家拥有不少良田,日子过的可好呢。而小猫子自己的儿子也全部在读书,其中他的长子十三岁,正在县里读书,非常聪明有前途。
他就指着这个儿子能高中,改换门庭呢。所以,他自己一刻也不敢放松,家里外里的活都亲力亲为着,为的就是给儿子们挣出一条更好的路来。
至于姜大牛,一来他本身也是个聪明人,二来有姜春花的帮衬,他日子就过得更好了。只是姜家人丁没小猫子家旺。
小猫子有三儿二女,姜大牛却只有二子一女。他的长子就是唯一一个已经是秀才了,一直在县里读书,准备一直考下去的年轻人。这个叫姜兴家的年轻人,也算是姜吴村与宁家村眼下最重要的人呢。
要说到感激,姜大牛是打心底里感激丑姑的。要不是丑姑,他家还是当年那个为了吃饱饭而在拼命的穷苦人家,他的儿子别说读书,只怕和他少年时一样,连饭都吃不饱呢。这些年来,姜春花打发人送来的东西,说白了大半都是丑姑和宁二给的。
所以,他真诚的说:“这么多年了,我终于能亲口对你们道一声谢了。” “谢什么谢啊,好日子也都是你们奋斗来的。”宁二笑道。 “要谢的,别说他了,咱们两条村的人都打心底里感谢你们。”两条村的村长异口同声的说。
姜吴村其他的人,日子也都过得很不错。小猫子富了也没忘记乡邻,姜大牛也一样。
所以,姜吴村也好,宁家村也好,各家各户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了,也就没人再盯着那三瓜两枣的闹。所以,不止两条村子的日子红火,连带着把整片地方都带得富裕起来了。
现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穷乡僻壤了。
宁二和丑姑进村,还一路问了几次路,才找到的呢。因为整个地方都大变样了。原先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过,路两边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庄户人家,有些路口还有了茶水铺子。路上来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来。
这一切都与他们记忆中的完全不相同了。两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曾经的老家现在已经很富裕了,但真正见识到,还是大吃了一惊。
听着各人说着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卖掉多少七里八拉的东西,丑姑和宁二随便一算就知道,这些乡民们,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几十上百两银子了。难怪人人脸色都没有菜色了,个个养的红光满面。
当年他们俩人曾经带领大家干过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续下来了,并且还发扬光大了呢。比如金针菜,比如小鱼干等等。
↑返回顶部↑
当年宁二和丑姑离开后,她靠着自己在丑姑与宁二身边学到的本领与知识,七七八八的不知道捣鼓了多少小生意出来,再加上又跟着宁二识了不少字,在外面行走别人也越发不敢小瞧他。一来二去的,几年下来,他们家倒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了。
因此,小猫子都快成了附近的传奇人物。他家现在不仅盖了几间大砖瓦屋,兄弟们都各家拥有不少良田,日子过的可好呢。而小猫子自己的儿子也全部在读书,其中他的长子十三岁,正在县里读书,非常聪明有前途。
他就指着这个儿子能高中,改换门庭呢。所以,他自己一刻也不敢放松,家里外里的活都亲力亲为着,为的就是给儿子们挣出一条更好的路来。
至于姜大牛,一来他本身也是个聪明人,二来有姜春花的帮衬,他日子就过得更好了。只是姜家人丁没小猫子家旺。
小猫子有三儿二女,姜大牛却只有二子一女。他的长子就是唯一一个已经是秀才了,一直在县里读书,准备一直考下去的年轻人。这个叫姜兴家的年轻人,也算是姜吴村与宁家村眼下最重要的人呢。
要说到感激,姜大牛是打心底里感激丑姑的。要不是丑姑,他家还是当年那个为了吃饱饭而在拼命的穷苦人家,他的儿子别说读书,只怕和他少年时一样,连饭都吃不饱呢。这些年来,姜春花打发人送来的东西,说白了大半都是丑姑和宁二给的。
所以,他真诚的说:“这么多年了,我终于能亲口对你们道一声谢了。” “谢什么谢啊,好日子也都是你们奋斗来的。”宁二笑道。 “要谢的,别说他了,咱们两条村的人都打心底里感谢你们。”两条村的村长异口同声的说。
姜吴村其他的人,日子也都过得很不错。小猫子富了也没忘记乡邻,姜大牛也一样。
所以,姜吴村也好,宁家村也好,各家各户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了,也就没人再盯着那三瓜两枣的闹。所以,不止两条村子的日子红火,连带着把整片地方都带得富裕起来了。
现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穷乡僻壤了。
宁二和丑姑进村,还一路问了几次路,才找到的呢。因为整个地方都大变样了。原先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过,路两边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庄户人家,有些路口还有了茶水铺子。路上来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来。
这一切都与他们记忆中的完全不相同了。两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曾经的老家现在已经很富裕了,但真正见识到,还是大吃了一惊。
听着各人说着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卖掉多少七里八拉的东西,丑姑和宁二随便一算就知道,这些乡民们,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几十上百两银子了。难怪人人脸色都没有菜色了,个个养的红光满面。
当年他们俩人曾经带领大家干过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续下来了,并且还发扬光大了呢。比如金针菜,比如小鱼干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