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7)
亥时末,皇帝的寝宫里内侍们正在熄灯,前殿逐渐陷入一片黑暗中。
而后寝殿里,高宗仍未睡,手里拿着李秉成带皇城司搜回的证据,还有朝官弹劾顾行简的折子,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有顾行简跟金国往来的信件,还有他授意各级官员操纵几桩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原临安市舶司市舶使吴志远就是被他定为流徙之罪。
高宗忽然将东西尽数掷于地上,因为太过用力,而喘息不已。
董昌连忙叫内侍将东西捡起来,过去顺着皇帝的胸口:“官家,您这身子刚好了一些,可千万不能动怒啊!”
“是朕错信了他!一个宰相,竟敢凌驾于皇权和律法之上,岂有此理!”
皇帝震怒,殿内年纪小、位分低的内侍们都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高宗躺回床上,看着帐顶,良久不语,董昌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高宗忽然说道:“你去将当值的翰林学士找来,朕要拟旨废相。”
董昌闻言一惊,连忙说道:“官家,您可想好了?废相可不是小事,相爷执政多年,劳苦功高。金国那边也无法交代啊。”
“朕难道还怕了金人不成?已经没有什么相爷了。”高宗闭着眼睛,口气坚决,“去吧。”
董昌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此刻不是进言的最佳时期,他再说什么,只会引起皇帝猜忌,只能吩咐人去请翰林学士来拟旨。他知道皇帝一方面畏金人如虎,另一方面又痛恨暗地与金人勾结的大臣。而且人在病中,性情也难免变得古怪多疑。
他私下问过韦从,皇帝得的是风痹之症。现在的病情并不是趋于稳定了,而是随时都会有复发的危险。当他再次倒下的时候,恐怕就是大限之时。因此他们都格外小心地侍奉。
禁中连夜发出一道圣旨到了门下省,张咏刚好当值。他看到圣旨中的内容之后,大惊失色,随即猜想到是昨日皇城司搜查相府有了结果。门下省诸官员对诏书的内容议论纷纷,只有张咏沉默不语。他十分清楚顾行简的为人,断不可能做出勾结金国之事,门下省也的确有封驳之权,可以封还诏书。
但此刻皇帝盛怒,朝中的大权已然被莫怀琮等人把持,强出头只会成为他们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侍中问他:“给事中,这道圣旨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
而后寝殿里,高宗仍未睡,手里拿着李秉成带皇城司搜回的证据,还有朝官弹劾顾行简的折子,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有顾行简跟金国往来的信件,还有他授意各级官员操纵几桩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原临安市舶司市舶使吴志远就是被他定为流徙之罪。
高宗忽然将东西尽数掷于地上,因为太过用力,而喘息不已。
董昌连忙叫内侍将东西捡起来,过去顺着皇帝的胸口:“官家,您这身子刚好了一些,可千万不能动怒啊!”
“是朕错信了他!一个宰相,竟敢凌驾于皇权和律法之上,岂有此理!”
皇帝震怒,殿内年纪小、位分低的内侍们都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高宗躺回床上,看着帐顶,良久不语,董昌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高宗忽然说道:“你去将当值的翰林学士找来,朕要拟旨废相。”
董昌闻言一惊,连忙说道:“官家,您可想好了?废相可不是小事,相爷执政多年,劳苦功高。金国那边也无法交代啊。”
“朕难道还怕了金人不成?已经没有什么相爷了。”高宗闭着眼睛,口气坚决,“去吧。”
董昌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此刻不是进言的最佳时期,他再说什么,只会引起皇帝猜忌,只能吩咐人去请翰林学士来拟旨。他知道皇帝一方面畏金人如虎,另一方面又痛恨暗地与金人勾结的大臣。而且人在病中,性情也难免变得古怪多疑。
他私下问过韦从,皇帝得的是风痹之症。现在的病情并不是趋于稳定了,而是随时都会有复发的危险。当他再次倒下的时候,恐怕就是大限之时。因此他们都格外小心地侍奉。
禁中连夜发出一道圣旨到了门下省,张咏刚好当值。他看到圣旨中的内容之后,大惊失色,随即猜想到是昨日皇城司搜查相府有了结果。门下省诸官员对诏书的内容议论纷纷,只有张咏沉默不语。他十分清楚顾行简的为人,断不可能做出勾结金国之事,门下省也的确有封驳之权,可以封还诏书。
但此刻皇帝盛怒,朝中的大权已然被莫怀琮等人把持,强出头只会成为他们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侍中问他:“给事中,这道圣旨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