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7)
以此观之,大国以逊下之德,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以谦下之德,而取得大国的关怀。大国没有兼吞小国的欲望,小国也没有不敬大国的行为,以小尊大,以大观小,一体同观,不起分别,忘其小大,皆以蓄养百姓为心,所以天下一家,小大如一,道溢于四表,德施万方,故曰“大国不过,欲兼蓄人”。
对小国而言,安分居小,以谦下之德取得大国的容纳与庇佑,确保国之安全,守其国,护其民,君民共安于太平。故曰“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与小国的条件虽然不同,但遵行道德却无异。只要不逆天理,不徇私利,合天地之心,合万民之意,天下自然太平也。
【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此二句是本章的经旨,总结上文之大义。
大国若能以谦德下于小国,则小国必然尊敬大国,怀德感恩,宾服于大国。大国若能天下一体同观,虚心忘己,不以大为大,不起以大凌小之心,小国必然仰而敬之。若不能谦下自逊,矜高自大,小国虽有恭敬之心,终因其傲而远避之。小国若不能以卑下自处,各怀异见,则大国兼蓄之德亦不能全。由此可知,大中有小,小中含大,天下之理概如此。
“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是说大国有德善小国之心,小国也有善承大国之志,小与大之愿,共合为一心,各忘其小大之别,大小皆处于无为自然,那必然是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在国与国相处中,大国应当垂先示范,作小国的表率;小国以大国为榜样,做大国的辅翼。小大各尽其德,相得益彰,互助互利,共同受益。
天下之大,万国之多,皆以大国为重,故大国更应当效法天地之德。天地虽大,但从不自夸自大,对天下万物一视同仁,同施恩惠,故天长地久。大国能常处于下,才可以成为小国的榜样,小国必效仿之,从而带动天下复归于道。
赫赫大邦,实为诸国之首,若能行之以道,持有怀柔卑下之德,天下自然归于一统。这绝不是武力所能做到的,唯有道德宏世,人心爱戴,不欲吞并天下,天下自为一家;万国自为一国,山河自为一统,世界自能大同。可见大国在人类社会所应起的重要作用。这即是“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之义。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是太上告示天下:无论大国小国,皆当以卑(bēi)下之德自处。大国无慢下之患,小国无傲上之忧,彼此怀德顺道,天下必无事而太平矣!
道无尊卑,德有大小。道之尊,不以国之大小而尊;德之大,不以位之尊卑而大。有道德者,法天地自然之理,体无为自然之化,心普化万物而无心,情顺万事之情而无情。小大相忘,人我不分,浑然一体。心德湛然,不存物欲之私;天理纯备,不起好恶之见。处于上者,如天之覆,无所不容;处于下者,如地之载,无所不纳。到此天地,虚心忘己之道,无往而不妙感;以静处下之德,无往而不妙应。天下之国,虽不求兼蓄,却未有不能兼蓄者;虽不求入事,却未有不入事者。此章经文之义,即在于此。
推及到修身之道,其理未尝不同。人身中性命真常之理,未尝不是大国小国之义。身中阳施阴受之妙,未尝不是牝牡之理。比如乾刚坤柔,性属阳而命属阴,尊者自当尊,卑者自当卑。阴静阳动,动则舒张,静则吸聚;动则自当动,静则自当静。阴阳配合,各得其理,此即一身内两国相安之道。倘若不然,或阴阳失调,或水火不交。身中之神气,必致乖张;身中之五行,必致错乱。这就是大国不能兼蓄,小国不能入事,小大失正,必然会有家国倾危之害。
修行人应当低心下意,绝其人我之私,去其无明之妄,内忘于己,外忘于物。尊大国兼蓄之德,以柔用道。体小国入事之心,以情归性。其乾坤合体,牝牡自从,身中之阴阳自然施化,身中之性命自然交圆。故知“以静为下”,就是执大道的总持和秘要。
道奥章第六十二
↑返回顶部↑
对小国而言,安分居小,以谦下之德取得大国的容纳与庇佑,确保国之安全,守其国,护其民,君民共安于太平。故曰“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与小国的条件虽然不同,但遵行道德却无异。只要不逆天理,不徇私利,合天地之心,合万民之意,天下自然太平也。
【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此二句是本章的经旨,总结上文之大义。
大国若能以谦德下于小国,则小国必然尊敬大国,怀德感恩,宾服于大国。大国若能天下一体同观,虚心忘己,不以大为大,不起以大凌小之心,小国必然仰而敬之。若不能谦下自逊,矜高自大,小国虽有恭敬之心,终因其傲而远避之。小国若不能以卑下自处,各怀异见,则大国兼蓄之德亦不能全。由此可知,大中有小,小中含大,天下之理概如此。
“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是说大国有德善小国之心,小国也有善承大国之志,小与大之愿,共合为一心,各忘其小大之别,大小皆处于无为自然,那必然是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在国与国相处中,大国应当垂先示范,作小国的表率;小国以大国为榜样,做大国的辅翼。小大各尽其德,相得益彰,互助互利,共同受益。
天下之大,万国之多,皆以大国为重,故大国更应当效法天地之德。天地虽大,但从不自夸自大,对天下万物一视同仁,同施恩惠,故天长地久。大国能常处于下,才可以成为小国的榜样,小国必效仿之,从而带动天下复归于道。
赫赫大邦,实为诸国之首,若能行之以道,持有怀柔卑下之德,天下自然归于一统。这绝不是武力所能做到的,唯有道德宏世,人心爱戴,不欲吞并天下,天下自为一家;万国自为一国,山河自为一统,世界自能大同。可见大国在人类社会所应起的重要作用。这即是“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之义。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是太上告示天下:无论大国小国,皆当以卑(bēi)下之德自处。大国无慢下之患,小国无傲上之忧,彼此怀德顺道,天下必无事而太平矣!
道无尊卑,德有大小。道之尊,不以国之大小而尊;德之大,不以位之尊卑而大。有道德者,法天地自然之理,体无为自然之化,心普化万物而无心,情顺万事之情而无情。小大相忘,人我不分,浑然一体。心德湛然,不存物欲之私;天理纯备,不起好恶之见。处于上者,如天之覆,无所不容;处于下者,如地之载,无所不纳。到此天地,虚心忘己之道,无往而不妙感;以静处下之德,无往而不妙应。天下之国,虽不求兼蓄,却未有不能兼蓄者;虽不求入事,却未有不入事者。此章经文之义,即在于此。
推及到修身之道,其理未尝不同。人身中性命真常之理,未尝不是大国小国之义。身中阳施阴受之妙,未尝不是牝牡之理。比如乾刚坤柔,性属阳而命属阴,尊者自当尊,卑者自当卑。阴静阳动,动则舒张,静则吸聚;动则自当动,静则自当静。阴阳配合,各得其理,此即一身内两国相安之道。倘若不然,或阴阳失调,或水火不交。身中之神气,必致乖张;身中之五行,必致错乱。这就是大国不能兼蓄,小国不能入事,小大失正,必然会有家国倾危之害。
修行人应当低心下意,绝其人我之私,去其无明之妄,内忘于己,外忘于物。尊大国兼蓄之德,以柔用道。体小国入事之心,以情归性。其乾坤合体,牝牡自从,身中之阴阳自然施化,身中之性命自然交圆。故知“以静为下”,就是执大道的总持和秘要。
道奥章第六十二
↑返回顶部↑